曾经获得多项政策扶持的戴尔让中国寒了心,前有富士康、后有戴尔,“去中国化”还是被中国去掉?他们真的想清楚了吗?

1998年,戴尔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在福建厦门这个经济特区建立首个生产基地。为帮助戴尔在中国立足,厦门市政府给予其大力支持,在注册、选址、招工等多个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各种扶持下,戴尔展现出中国速度,短短7天完成跨国公司注册,几个月内就建成厂房,使厦门基地成为其全球第四大生产基地。

在头几年,厦门基地就以惊人增速发展壮大,到2001年,戴尔厦门工厂的年产量就已达到100万台,10年后,这个数字增长到了5000万台。

与此同时,戴尔还依托厦门港这一重要对外贸易港口,拥有了高效的海运出口能力。

2008年,戴尔又在重庆建立新增产能,并再次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包括廉价土地和税费减免在内的优惠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助其实现高效率运营,打造出每小时采购80%零部件的创举。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重庆的完整供应链也成为戴尔成功渡过难关的关键。

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壮大的推动下,戴尔的全球业绩实现井喷式增长。中国已成为戴尔全球最为关键的战略市场,占公司整体利润和销量的最大比重。

就在此时,戴尔却与美国的芯片巨头开始合作,宣布实施所谓的“去中国化”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2024年前使其产品中的芯片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到2025年时,将一半的生产能力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中国民众强烈不满。多年来,戴尔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现在“去中国化”无异于难以置信的背叛。

抵制戴尔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内品牌如联想、华为等获得广泛支持。与民间抵制形成对比的是,尽管此举势必切断在华发展命脉,戴尔还是视若无睹,坚决执行“去中国化”计划。

然而结果却令其痛心。原本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屡遭拖延,生产进度严重滞后。越南的代工厂难以在短时间内承受这样大规模的产能转移,中国市场对戴尔的依存度远高于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华销售暴跌的情况下,其他新兴市场又暂时无法弥补损失。仅在头两季,戴尔中国区销量就分别下滑45%和52%,从第二名跌落至第四。

为挽回局面,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不得不重申,去中国化只是普通的供应链调整,并非对中国市场的放弃。但人们早已对他失去了信心,这种借口无法让戴尔起死回生。

与用户市场的疏远相反,我国各地在“去中国化”后也取消了此前给予戴尔的所有支持和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大力支持戴尔在厦门、重庆建立制造基地的地方政府现在已经彻底失望了。中美之间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氛围消失了。可以说,几年的时间,戴尔已经从被高度信任变成了被中国人人诟病,发展前景不明朗。

事实证明,这种仓促的决定是极其短视的。高度依赖中国产业链的戴尔,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放弃中国市场必然导致其主要利润来源的丧失。

“去中国”的实施也遇到不少困难。无论是铸造地点的选择,无论是提供产能的难度,还是其销量的减少,都经过了认真的评估。迫于政治压力,戴尔在损人利己之间做出选择,最终在“去中国化”的过程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