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20号,日本东芝公司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74年的上市公司身份将被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芝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陷入了资不抵债、经营混乱的困境。

对其致命的打击是在2015年,东芝被曝出系统性财务造假。

审计机构发现,东芝在半导体、笔记本电脑等核心业务上持续做了7年假账,给企业的账上凭空多做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

事件曝光后,为了补上这个大窟窿,东芝开始业务大甩卖。

包括出售图像传感器、医疗、电视等业务,但这都未能挽救公司的颓势。

直到今年8月份,日本财团启动了总额约2万亿日元的收购计划,正式宣告东芝将成为该财团的全资子公司。

东芝创立于1875年,在近150年的发展历程中,涉猎了多个产业,甚至一度被视为日本制造业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与松下、夏普并称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另外在电气、能源、基建等领域也拥有巨大影响力。在20世纪80年代,东芝曾风靡中国。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芝不断地调整其业务结构,放弃了一些低端或者低利润的业务,转向了基建、核电站、电梯等高端、高利润产业。

然而,从“买买买”到“卖卖卖”,近年来东芝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曾经日本的巨头,如今其业务几乎已被瓜分殆尽。

2015年索尼以190亿日元收购了东芝的图像传感器业务;

2016年东芝向美的转让了家电业务80%的股权;

同一年佳能以62亿美元收购了东芝的医疗系统;

2017年海信电器以129亿日元购得了东芝的电视机相关业务;

2018年夏普以3600万美元将东芝80%的电脑业务收入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东芝又以9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开利股权出售给了开利全球公司。

这样的瓜分无疑加速了东芝的没落。

加上今年二季度,东芝持股的存储器制造商又业绩不佳净亏损253亿日元,

东芝的辉煌曾是如此显赫,但衰落的原因却扑朔迷离。一方面,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事故进一步让东芝的核电业务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美国全方位打压也让东芝难以承受。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寻求技术领先的地位,对于日本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崛起曾经感到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以著名的“301条款”,对日本电子产品的倾销问题提起诉讼,单方面实施制裁,还逼迫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和《半导体协定》,

对日本存储器征收100%的关税,对东芝实施禁止向美出口的制裁。在这样的打压下,东芝开始大幅裁员,高端人员纷纷离职,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又让东芝陷入困境,

而后,直到2015年,内部员工举报了东芝财务造假,这场丑闻让东芝的形象受到沉重打击。

种种困境下,东芝只能靠“卖血续命”的方式来渡过难关,将核心业务陆续出售给了其他企业。而最终,东芝也走到了退市的尽头。

这个故事既是东芝的个案,也反映了一个没有主权的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无奈。

虽然东芝曾经强大,但在全球格局中,美国的打压和技术封锁让这个百年名企难以抵住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芝的衰败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更涉及到国家力量和国际竞争的复杂因素。

在东芝的没落背后,也能窥见到美国对技术领域的控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