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回复“1” 加入精英社群↓↓↓

上周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是一本怎样的书?

是一本基于华为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沉淀与总结。

是一本非常朴素地介绍数字化转型开展管理过程的书。

是一本我们中国人的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沉淀。

WHO模型

为了更好地介绍这本书,我们首先介绍一下职场深度学习的一个模型——WHO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Know-Why

知道做一件事情的原因,即你需要确定你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比如为什么要做数字化?因为数字化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带来更好地客户体验。数字化有这么多的价值,那我们通过各种ROI测算,认为有必要去做数字化。

2

Know-how

知道怎样去做一件事情。既然你知道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接下来就是要执行了,那应该怎样去做呢,这个就是Know-how。

知道如何开展数字化,这一步其实是非常难的。很多专家可以口吐莲花讲Why,但是一到Know这个层面,往往就不会那么牛逼了,因为Know-how需要实操的总结、沉淀、举一反三,而且这个当事人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写出来、讲清楚。

3

Know-Outcome

知道我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可能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而是一个区间,比如我按照这个步骤去操作,我在操作之前就知道大概结果是在哪个区间,做到胸有成竹。

Know-Outcome是职场学习的深水区。而且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有提前有Outcome,对于执行层面的,如供应链计划、品质控制等等这些是具有Outcome可以学习的。但是战略管理这种可能难度比较大了,甚至是没有Outcome可以参考的,对于市场跟随者是有参考的,但是对于市场领航者则是没有可以参考的Outcome。

很多咨询顾问喜欢使用平衡记分卡来寻找问题,其实这个就是Know-how-Outcome的一种体现。一个行业或者一类产品其经营管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成本费用比例、人力成本、毛利等都可以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问题。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我们基于WHO模型来介绍《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这本书。

1

Know-Why

这本书虽然没有大篇幅的讲数字化转型的Why,但是却在成本、效率、客户等维度进行了非常透彻的阐述,入木三分。高端的食材从来只需要简单的烹饪。一个道理,一本好书从来不需要长篇累牍的用尽美丽辞藻,反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

书中讲到一个“鲍莫尔成本病”:即很难通过自动化、流水线、标准化等手段来提升效率的环节,如供应链部门,即便一家公司的工厂和仓库已经实现很高程度的自动化,但是供应链的部门也是在一个服务水平附近震荡,很难上升。

但是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上线一系列的数字化系统,而是基于数字化的理念来重构业务,打破组织边界,让效率提升,让有限资源充分利用,让成本实现质变,从而攻克“鲍莫尔成本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传统SCOR模型到SCOR-DS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知道,数字化的赋能让信息的传递的效率以及准确度大幅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其传递方式从底层架构上发生了变化。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这本书也从底层逻辑上给出来了关于成本降低的Why。这就不能与世面上那些仅仅强调数字化转型多么重要的「口水文章」相提并论,因为这里是说到了实处。

野蛮成长期是不急于做数字化的,需要配合流程搭建,做好基础的信息化,扎实的流程架构就是收益是比较大,且其边际收益也比较大。但是到一定程度再提升,再保持较高的边际则需要通过数字化来突破。

对于数字化转型投入的成本,这本书里面也有讨论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当你认真梳理你所在场景时,其实很容易做出此类划分。数字化投入对于那些依然不能造血、靠投资人的钱来生存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投入了,钱要花到刀刃上。

2

Know-how

很多专家在高谈阔论、唾沫星子横飞的时候,你去问一句:老师,咨询一下这个事情如何开展?。估计他只能这样子了:

或许他还会补充一句:我都说了数字化很重要,难道你没有听明白么!

的确,数字化转型的Know-how指望那些没有实操经验的专家们是很困难的了。

但是也不一定非要花很贵的价钱请外部的咨询顾问。《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如果可以吃透了,也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这本书花了大篇幅去介绍数字化转型的Know-how。

整体上概况,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依然采用的其引入的硬件产品开发的IPD框架。就是启动之前进行相当详细的概念设计,然后是实施计划,最终是验证和释放。

数字化转型是战略驱动,一把手工程。这里不多数了,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家公司的CEO只想花钱办事,他最好死了这条心吧。

我们从人、机、料、法等维度阐述。

数字化转型人才非常重要,需要懂业务、懂流程、懂IT等,这种复合型人才还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外部招聘失败的概率很高。而自己培养则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很多公司愿意专人专岗专事,这就意味自己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难度很大。但是华为不同,他们则是把业务的骨干、管理岗直接拉过来搞数字化,而在数字化变革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人还会提拔,再回到业务线做管理者。这个往往是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这里的「机」指数字化的系统,华为主张视IT为投资,用产品思维管理IT。

这样就不是被动接受市场上的方案,也不是五湖四海、七拼八凑,搞了一堆借口、技术路线不匹配的系统在互相打架。有序的规划,可以实现技术上的有序迭代,产品的接口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使得投入的资金得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数字化的「料」是指「数据」。不管你认不认同,我都是这样写啦。华为提出三个数字化: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

对象数字化比较容易理解。就是需要将我们研究场景的事物进行数字化的镜像,需要定义这个东西是什么,其编码规则是啥,取数的口径或者维度是怎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过程数字化则是依赖于流程底座,流程包含活动、任务、输入、输出、人等等,需要细分这些环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然后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镜像。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规则数字化则是一系列的决策、预测、分析等等相关的节点、临界值等,经过这些定义,数字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则上升一个台阶。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首先愿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有复合型的人才,还需要广大的团队成员建立数字化的认知,需要自发的学习和提升,且在工作思路上进行角色转变。

其次是变革,变革的目的是「革旧」,然后学习新的事物,变革让组织具有空杯心态,而不是因循守旧。变革也可以充分调动资源,有效组织计划,有优先级,有取舍,目标聚焦。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最后是IT产品的持续迭代。我们前边讲到IT产品需要有Roadmap,有架构。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人需要从业务到体系建设,也需要从体系建设到业务,IT产品也是,来源于业务、服务于业务。

3

Know-Outcome

Know-Outcome是职场学习的深水区,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也是在各种论坛、峰会特别容易被那些专家们一笔带过的地方。

但是《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将这个进行了重点分析。

如仓储物流的「人-仓-货-车-船-单」的全面数字化。将应用效果清楚的表达出来。

引用于《华为数字化转型》

再比如在客户交易层面的数字化转型。非常具体的讲述了改善后的效果,对比非常明显。

总结

看了不少对这本书的评价,有人说不聚集,有人说不够高大上,有人说不够全面。

的确,书和人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而对于数字化转型,大家都遇到不同的问题,也没有包治百病的药。

但是相对通用的,相对实用的内容都是很朴素的,没有那些打了鸡血一样的高调,也没有那些帮你通吃职场PPT的美妙辞藻。

这么多年来,在管理理论和方法上,我们几乎都是欧美和日本这些国家在学习,很少有自己的沉淀,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很多的企业都重视自身发展中的无形的宝贵资产,相信我们自己的更适合,更优秀,也总有一天可以对外输出我们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ACE供应链创新精英社群//

100+微信群,15000+供应链专家高管及从业者,60%是来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供应链采购高层,包括消费品零售、工业制造、高科技、医疗、半导体等行业的细分群;供应链高管群、供应链数字化、需求计划、产销协同、供应链预测、采购数字化等专题群;也有线下活动群、线上直播群、需要发布群、综合群等功能群。

我们坚持每天在群里分享供应链研报、干货文章、免费直播学习、活动等行业内容,坚持最纯粹的行业交流和信息分享(仅限供应链领域),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