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点。

但在它之后的苟坝会议,也相当重要,只差一点,中央红军就要葬送在国民党手里了。

当时林彪提了一个建议,众人都觉得非常不错,唯独毛主席表示反对:这么办就中计了!

也正是他的坚决反对,才使得红军不至于全军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当时林彪提出的建议究竟是什么呢?主席又是怎么看出它是个圈套的呢?

攻打鼓新场的计划

在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在接连击败了好几个国民党的师团后,蒋介石恼羞成怒,他亲自指挥部军,企图动用多个师团将红军歼灭。

对于蒋介石的动机,我党截获了多个国民党的情报后有了一定了解,毛主席也从这些情报得知了接下来将是一场硬仗。

对于红军接下来的计划,中革军委召开了一场会议来讨论。

在场的有二十多个人,开会的地点在卢家大院。

根据现有的情报和林彪、聂荣臻两人联合发来的加急电报内容所说,建议野战军向打鼓新场以及三重堰,随后提出了四个具体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就开始提出意见,到底要不要向打鼓新场附近攻击。

对于打鼓新场众人很是熟悉,一方面是之前红军在这里和敌人发生过战争,大多都取胜了。

其次是这里的队伍是出了名的技术落后,并且装备很是落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认为打鼓新场肯定很容易被攻下,随后就可以当做红军的又一个革命根据地。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很是赞成,甚至认为它是很轻松的事情。

可毛主席却持有反对意见,他认为这肯定是敌人的圈套,如果真的集中兵力向打鼓新场进攻,可能会被集体歼灭。

并且正如刚才会议所讨论的那样,打鼓新场的战役我方的胜利率很高,它的攻打难度低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敌人肯定会猜想到我们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表示虽然这些只是他的猜想,可按照情报所传达的信息显示,蒋介石一直在往打鼓新场方向调兵。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数量可能达到一百个团。

面对毛主席有理有据的劝说,会议上的其他人却并不同意。

很多人认为毛主席的胆子太小了,这样瞻前顾后可能会让我方的军队失去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种损失太大了。

甚至一些人表示毛主席是不是因为土城失利的缘故把胆子打小了。

可面对质疑,毛主席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蒋介石虽然打仗的水平不强,可他在谋略方面的能力很强,不能低估了他的军事眼光。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没有统一的结果后,毛主席表示:

“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的预判了敌方阴谋

在会议处于僵局的情况下,必须要给出个准确的结论才行。

由于之前的失误判断,最终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把毛主席的职位给撤销掉,由其他人带领着队伍进攻打鼓新场。

鉴于天色已晚,会议的决定要等到第二天凌晨再下达,就这样结束了会议。

虽然会议结束了,可毛主席却还是坐立难安,他觉得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行,不能因为自己的安全和职位影响了红军的走向。

因此他决定再征取一下其他人的意见,踌躇半天后,毛主席独自一人走了两里路来到了周总理的住处。

此时的周总理正在为明天的事务做准备,他恰好拟定好了要下达的命令,在见到毛主席过来后赶紧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和他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谈话间,毛主席一直在讲述自己的分析,之前打鼓新场确实很容易攻打。

可现在它却是个硬骨头,如果真的要进攻的话肯定会落入蒋介石的圈套,到时候损失就更加严重了。

听了毛主席的系统分析,周总理有些动摇,可他一个人也做不了决定。

谁知在他动摇之时,军委二局送来了一个新情报,内容表示国民党的军队正在前往打鼓新场。

在大量敌军在该地会合的情况下,党内决定在考虑一下进攻的命令,并且毛主席还在给大家进行敌我分析,就这样大部分同志放弃了进攻的想法。

就这样,没过几天党内就发现了如果真的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那么肯定是损失惨重的。

虽然这次的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告一段落,可党内的问题却还没有彻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博古被撤职之后,为了做出更妥帖的准备,每次讨论一个军事决定就需要召开会议,并且开会时间很长,有时还做不出一个明确的决定。

这种方式耽误了最佳时机,可以说弊大于利。

因此最终在3月12日,在召开了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原有的二十多个人的会议改变成了由毛主席周总理以及王稼祥三人的小组会议。

经过此事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也充分的彰显了出来,他指挥的战役一般都大获全胜,红军也在他的带领下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

就这样毛主席的威望不断提高,他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毛主席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领袖,他为革命付出了许多牺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