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静

初冬的某一天,我和静久别重逢。

我和静都是中国初代IT记者。

静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段视频,在视频里,马化腾感慨自己老了,不懂孩子们的喜好。

跟马化腾年龄相仿的我们也感慨,我们都老了,我们曾经近距离接触的互联网英雄们——马云、张朝阳、杨元庆、李彦宏、雷军都是60后,70后的马化腾、刘强东已经算是后生了。

每个人都年轻过,但不是每个人都老过,老意味着经历过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的风景,而我们恰恰躬逢其盛,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草创、兴起,寒冬,复苏,然后进入下半场。

天呐,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这个口号提出也已经有八年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

在当今年轻人眼中,这些功成名就、遥不可及甚至面目可憎的互联网大佬在我和静的回忆里,是充满激情、眼里有光的“少年”;是满怀理想、敢于创新的探路人;是把互联网当作信仰的布道者。我们跟他们面对面、近距离交谈,甚至可以同桌吃饭、喝茶。他们急于向我们传达他们的思想的火花,传达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他们的理念。

我们俩脱离IT记者身份已经好久了,恰好在这个寒冬相遇。然后,恰好发现,我们曾经熟悉的“互联网英雄们”步入中年危机,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这莫非是一次有趣的巧合?或是心灵契合?因为我们是同龄人,同样面临人生的转折。

我俩讨论了一下,他们说要变革,说要抓住AI时代,他们是否知道怎么抓住?是否已经想明白如何去做?我们觉得,可能蓝图还不够清晰。

这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时代在巨变,只有未知的未来,才蕴藏着机会,才会吸引你去冒险探索。

我们想重忆下他们当时少年勇悍的身姿,记录下他们眼中坚定而闪亮的光芒。

祝互联网英雄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下一个春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