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工作17年,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成都园区MCEBG事业群Mac(I)产品处自动化&设备维护部部长杜建康用他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或许算不上标准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牛娃成了工程师

1974年8月,杜建康出生在重庆忠县的一个山村。杜父杜母以耕种农田、编织竹席为生。在这个普通农家,杜建康还有另外五个兄弟姐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弟姐妹们都要帮父母分担家务,杜建康也不例外。每天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学,回到家后,杜建康还要去放牛、割牛草……在寒暑假,他跟着父亲和哥哥们编织竹席,用自己的双手,挣出下一学期的学费。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身处远离城市的山村,杜建康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每次父母去打米,他都跟着一起,只为多看一次能将稻谷里的秕子、杂质等吹走的风车;农忙时,父亲和叔伯们用水泵抽水灌溉梯田,杜建康忍着蚊叮虫咬,蹲在田埂上看水泵如何运转……

这些,都是杜建康童年时的难忘记忆。

山中无岁月,一转眼,19岁的杜建康离开家乡,考入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从未泯灭的好奇心,驱使他选择了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于1995年9月入职川东化学公司,从事信息控制工作。这是一家位于重庆万州的特大型国企,在当时有着不错的效益和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企改制的浪潮汹涌而至,杜建康被分流到万州一家国有汽车运输公司,干起了机械设计工作。

于无声处听惊雷。来到新单位后,杜建康心中渐渐变得不安。他发现,这里的技术资料陈旧、设计理念落后,还一直沿用多年前的手工绘图板技术来绘制各类机械图纸。而在新旧世纪之交的中国沿海地区,发展日新月异,电脑绘图工艺也已用于工业生产之中。杜建康有不少同学都在广东打拼,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杜建康发现,他们的专业技能都有着飞跃般的进步,而自己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时间越久,他心中的不安越发强烈。

杜建康清楚,要是一直待在万州,不仅会与各种新兴的行业理念与技术绝缘,更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时代所淘汰。2000年3月,杜建康丢下在其他人看来收入稳定的“铁饭碗”,辞职远赴深圳寻找属于他的新机遇。

杜建康来到深圳的第一站,是位于坪山的某电池公司,在该公司的镍氢电池设备设计与研发部门从事自动化设备开发工作。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制图、电脑控制以及PLC(可编程控制器)等技术。杜建康犹如一个在沙漠中干渴已久的旅人突然见到了绿洲一般,疯狂地汲取着新知识,为自己的技术积累做着各种加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杜建康每个月的工资不过一千元出头。但为了方便学习电脑制图、电气电控和PLC相关技能,杜建康硬是省吃俭用两个多月,花两千多块钱买了台二手电脑。

刚到深圳的日子忙碌而辛苦,但杜建康却感到十分充实,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安。

一招致胜,一战成名

渐渐的,杜建康在机构设计、设备调试等领域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但他却不想在舒适圈里固步自封。来到深圳后,杜建康了解到,富士康在机构设计和自动化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去富士康工作的想法,在他心底萌芽。

2006年4月,杜建康入职龙华富士康,成为PCEBG事业群(现为D事业群)热导管部门的一名机构工程师。因为表现出色,入职两年后,杜建康便升任组长。随后几年,杜建康跟随部门转战佛山、观澜等园区,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2011年,杜建康调至iDPBG事业群,被擢升为该事业群自动化部门的设备开发课课长。在那几年,杜建康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极大提升,还收获了一项人生新成就——通过公司成功申请到自己的第一项发明专利。目前,杜建康一共拥有75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集团在成都建厂后,杜建康萌生了去成都园区工作的念头。2012年4月,他顺利调到成都,成为MCEBG事业群Mac(I)配件厂设备工程部自动化设备课课长,负责配件厂的设备维护和自动化开发工作。工作地点变了,但他依旧每天要与各种各样的设备打交道。杜建康却甘之若饴,因为他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与成就。

2015年,配件厂承接了A客户的新产品订单。为了提高效率,许多自动化新工艺被应用在新产品生产中,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然而,大家在对该产品的后盖喷砂工序进行自动化改善时,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设计原因,新产品后盖的Chin板厚度较其他部位薄。这使得Chin板在喷砂时会产生变形,进而造成产品报废。为了不影响生产,配件厂采取了临时的应急办法,即使用优力胶塞块将Chin板进行遮挡,暂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新的问题却不期而至。优力胶塞块材质较软,机械手在取放塞块时,经常会出现无法抓取和二次定位偏差的问题。时间不等人,为了尽快提高新产品产能,配件厂不得不使用人工取放优力胶塞块。这也让配件厂打造全工序自动化产线的计划遇到阻碍。

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同事都赞成沿用目前的解决方案。但杜建康却持不同意见——他有一种不愿轻易认输的倔强,越是别人说有难度,他就越想去挑战、去尝试。

既然问题出在塞块上,杜建康便先从塞块着手。利用以往的经验,他对塞块的把手造型进行了改进,让机械手能有效抓取。而针对机械手二次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杜建康尝试“做减法”。他首先对机械手之前一系列复杂动作进行简化,减少机械手抓取塞块的难度,再将塞块位置和产品位置固定,让两者实现精准对应。这样,机械手不仅能将塞块准确地覆盖在Chin板之上,也能在喷砂完成后将塞块取出来。

杜建康的这一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它被迅速运用到生产之中,而造成产线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生产的“拦路虎”,至此也被顺利拿下。

为公司省下数千万

为制造一处链轨自动化项目提出关键性问题解决方案,是杜建康在富士康职业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2017年下半年,组织调整后的Mac(I)产品处配件厂升格为制造一处,杜建康也从自动化设备课课长升任制造一处自动化&设备维护部部长。

当时,制造一处生产的某款一体机产品工艺复杂、加工制程多,从零件到成品,总共有一百多道工序,涉及5个楼栋、15个楼层,仅从事物流作业的员工就多达1,000余人。为解决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自成立以来,制造一处曾尝试使用AGV无人车等方式进行改善,但都未能取得实质突破。

2018年年初,物流自动化项目再次提上日程,主管决定建设架空式链轨物流线来为各制程运送物料。虽然当时业界有类似的案例,但制一处规划的链轨物流线规模大、距离长,实现100余台机械手动态取放物料更是难中之难。

解决机械手动态取放物料这一难题的重任,落在了制造一处自动化开发部。部门刚刚经历整合,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不足,同事之间的配合度也不够。多重压力下,作为攻关小组负责人,杜建康面临着入职以来的最大挑战。虽然攻关小组尝试了多套方案、经过半年多的反复验证,但无论是可靠性还是费效比都始终未能达到预期。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失败后的坚持与再坚持。杜建康和攻关小组的同事们决定,既然各种复杂的方案行不通,那就另辟蹊径。杜建康首先对机械手上的气缸和旋转结构等进行了一系列改进。随后,他又将机械手动态取放物料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复杂动作,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将它们分解成直线运动、旋转以及平移这三个简单的动作。

这套方案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实现难度并不低。好在,经过多次改进与完善,这一方案被证明行之有效,架空式链轨物流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得以攻克。目前,架空式链轨物流线是成都园区唯一的物流自动化项目,不仅节省了产品包材,减少了产品碰刮伤,更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每年,它都能为公司节省700余万元人民币的物流成本。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2018年,杜建康技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积极推动自主结构研发、自制设备维修、智能生产线架设等项目,推动Mac(I)制造一处自动化覆盖率超75%,为公司累计节约了近4千万人民币生产成本。依托这一平台,杜建康先后带领团队完成97项专案技术攻关,为公司培养100余名自动化领域的技能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于当员工的“靠山”

每次开部门全员动员大会时,杜建康都会让新入职的员工存下他的电话,叮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直接联系自己。离家在外打拼多年,杜建康深知,每一位员工的身上,都扛着一个家庭。所以,只要员工有需要,杜建康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21年夏季的一天,杜建康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是他的下属、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员刘瀚(化名)的妻子张丽(化名)。张丽打电话的目的,是希望杜建康能帮帮他们。

杜建康并不是一个能在办公室坐得住的人。他经常来到车间,一边与一线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岗位工作内容,一边思考将该岗位进行自动化升级的可能性。担任产线线长时,刘瀚表现得认真上进,被杜建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来,刘瀚所在的线体面临自动化转型,杜建康便与相关主管协调,将他调至自己所在的部门,培养他从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自此,刘瀚从一名产线员工转型成为自动化工程师,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收入也有所增加。

刘瀚和张丽有两个孩子,当时分别读初中和高三。一家的的日子眼看越来越有奔头,不幸却悄然而至——因为连续腹痛,刘瀚到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并最终确诊罹患结肠癌。张丽的电话,即与此有关。

当天一下班,杜建康就立即赶往医院探望他们。回到家后,杜建康心里一直在想着怎么帮助刘瀚一家。第二天,杜建康便发动自动化与设备维护部的员工为刘瀚捐款。团结、友爱一直是MCEBG事业群的传统,得知刘瀚不幸境遇的同事们纷纷向他伸出援手。在那次募捐中,大家一共为刘瀚筹集到4万余元善款。

把善款送到刘瀚手上后,杜建康考虑到张丽在产线工作收入不算太高,下班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便协调将她从产线调到自动化与设备维护部的周边岗位,让她在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同时,还有余力照顾家庭。像刘瀚这样遭遇困难得到杜建康帮助的例子不止一个。杜建康也鼓励部门的各级主管、干部帮助有需要的员工,整个部门互帮互助的氛围蔚然成风。

杜建康(一排左三)

此外,在自动化与设备维护部,还有许多普通员工通过杜建康技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学到了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仅在富士康掌握了一门安身立命的技术,还提高了收入,其中更有人成长为自动化开发领域的骨干。

2021年,经成都园区工会推荐,杜建康荣膺“成都工匠”荣誉,不仅获得20,000元奖金和蓉城人才绿卡,还在当年的“成都工匠”命名大会上接受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命名表彰。对他而言,“成都工匠”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份责任。“成都工匠”的金质奖章和证书,被杜建康摆放在办公室的展示柜里,它们每天陪伴着他,激励他朝更高的目标努力。

目前,杜建康正在参加今年“四川工匠”的评选。即将年届五十的杜建康有两个目标,一是开发、设计更可靠、更先进的自动化方案,为公司生产服务;二是利用杜建康技师工作室成立这一平台,为集团培养更多优秀的自动化人才。

作者:李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