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131人遇难。积石山地震为灾情如此惨重?网易新闻《直呼内行》邀请北京市科技防灾减灾专业智库基地专家孔锋解答本次灾情惨重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地震对农村破坏更严重!专家解答积石山灾情惨重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呼内行》:为什么积石山县伤亡如此惨重?

孔锋:从自然灾害学的角度来看,甘肃积石山地震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灾情环境。首先,地震发生在深夜接近12点的时候,导致很多人已经入睡。此外,该地区的居民分布相对密集,人口密度较大,因此灾情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其次,当地建筑的抗震能力较低,设防水平较差,很多房屋无法承受地震的冲击。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积石山地区在发生6.2级地震时遭受了严重的灾害。

特殊的灾情环境增加了救援的困难。震中地区的气温在夜间达到零下十几度,加上一定的风速,体感温度甚至低至零下20度。当地居民还面临断水、断电和断气的情况,很多基础设施失效。此外,交通也受到了阻碍。当地的蓝天救援队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即可行动,但直到凌晨4点多才抵达灾区,整个行程耗时接近3.5~4个小时。由于救援窗口期非常短暂,救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直呼内行》:“地震大多发生在晚上”这种观点可靠吗?

孔锋:夜晚确实增加了震后的救援难度。同样级别的地震,发生在晚上造成的损失肯定要比发生在白天的更大一些。但从科学的大数据统计来看,“地震多发在夜晚”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这种观点可能是出于”夜晚地震损失大“造成的一种经验上的设想。

《直呼内行》:发生地震时,城市和农村哪个地方损失更大?

孔锋: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一直在提“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其中,城市高风险指的是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即使是一次小规模的灾害,叠加在城市这个聚居地上,也会造成更大的影响。而农村不设防主要是由于过去对农村地区关注较少,导致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相对不足,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弱。

《直呼内行》:农村人失去了地震自救优势吗?

孔锋:农村一般有较多空地,这对于救援行动和避难所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如今农村地区也面临一些原有优势的问题。许多农村地区取消了传统的取暖方式,过去在断电、断气、断水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可以维持一定的运作,但现在这变得更加困难了。

在低温条件下,灾害救援的窗口期变得更加紧迫。目前,许多转移安置点中,人们都需要使用明火取暖,但在取暖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帐篷内用火的安全,以避免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避免火烧连营的发生。

《直呼内行》:当地居民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孔锋:积山县还存在规模性返贫的风险。在当地有近24万人口,其中90%的居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当地还属于少数民族区域。因此要防止大规模因灾导致的返贫致贫,防止当地居民重新返回到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