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古代游牧民族迁徙的大趋势是从东方到西方,是因为中国的中原王朝实力强大,被打败的部族只能跑到欧亚大陆中西部去欺负更弱小的印度伊朗和欧洲,这个说法实际上只对了一半。

正确的地方在于东亚地区游牧群体和农耕的定居者之间的冲突比中亚和东欧更激烈。东亚草原一直是大多数顶级游牧帝国的中心,如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两千年当中,游牧民从东向西迁徙,确实是整个欧亚草原的大趋势。

但这个说法不能以说明游牧民族从东向西迁移,汉灭匈奴、唐灭突厥这几次大规模战争所引起,游牧民族的向西迁移实际上持续了上千年,绝大多数都是在和平年代发生的。

实际上,古代欧亚草原东部的游牧民族一直承受着比西部草原更大的生存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来自中原地区的资源竞争。

在这种条件下东部的游牧民族有两个选择。

一是向环境更宽松的西部欧亚草原迁徙。

二是参与高强度的资源竞争,从中原地区获取资源。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俩选项一个叫做润,另一个可以叫卷。东亚的游牧民族或卷或润,同时造成了东亚地区农耕和游牧冲突加大,以上造成了东亚游牧民族西迁和南下入住中原这两个结果。

那么东亚游民为什么非要卷或者润不能选择躺平呢?欧亚大草原东起呼伦贝尔大草原西至匈牙利大平原大兴安岭和喀尔巴千山脉是他最东端和最西端,这个广阔的地域布满草场和沙漠,大草原也和耕地一样有肥沃的土地和贫瘠的土地,草原也有肥美和贫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决定农耕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而决定草原肥瘦的则是降水量,草原是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产物,气温和降水量直接决定草原的质量,有些地方得天独厚,如蒙古国杭爱山的大草场,由于水草丰美,先后成为匈奴、突厥、蒙古的王庭所在,还有中国河套地区的西套的银川曾经是西夏的首都兴庆府,今天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位于前套平原曾经是蒙古三大部土默特部的核心地带,在古代就是定居者和游牧民的反复争夺之地,而绝大多数草原并没有这样优渥的条件,要么降水量少、要么温度太高,蒙古高原哪怕是今天现代化畜牧业蒙古国人口也不过300多万,面积和成吉思汗立国时期相当,当时的蒙古人口将将一百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口也只增加了三倍,而在清朝西套平原的宁夏却有着300万的人口,面积差了十倍之多,草原的质量决定着畜牧业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牧人在东亚草原顽强的生活着,欧亚大陆东部草原和西部草原的分界线是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如果把东西部草原的人口承载力比作天平的话,西部草原的承载力远远大于东部。

西方的草原一直延伸到地中海边,不像东方的草原,被山脉隔绝在海岸的远方。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温暖潮湿的水蒸气,一路吹向东方。西部欧亚草原受惠于海风,得到了更加充沛稳定的降水。越往东草原得降水量变得稀薄,气温也随着西伯利亚寒流的加入降了下来,寒冷减缓了蒸发,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降水量的短板,让东部欧亚草原成为一个资源匮乏但是并非不可居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西欧亚草原的差异不仅在于资源禀赋,还有抗灾害强度,游牧经济比农耕经济抗风险能力更差,人处在灾害面前也更加脆弱。

在所有灾害当中,游民最害怕的是白灾,也就是下大雪,白灾会导致大批牲畜冻死,饿死,牲畜吃不到草,人也从牲畜上得不到给养,在草原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东亚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就是西迁寻找富饶的草原去润,第二条就是和强大的中原王朝厮杀,来获取生存的资源,这就是卷,中国的五胡乱华和辽金元清入主中原不外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游牧民族经常和中原国家交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原确立了华夏一统。华夏诸国占领了农牧混合地带,并且修建了长城。对于游民来说,生活在东部,欧亚草原本来就是生活困难,农牧混合地带的失去更是雪上加霜。

最初,游牧民族可以在今天的山西北部河北中部一带活动,中山国的建立者鲜虞人是白狄的一支就是证明,但是随着燕赵秦等国的扩张,这些地方都被定居者占领了华夏国家还向北推进到了定居农业的气候极限。在今天的内蒙古和辽宁中部建立了资源封锁线,由此可以认为,长城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它把游牧民族的资源空间压缩到了极限。为了生存下去,东部欧亚草原的居民被迫加入了东亚的内卷游戏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的秦汉帝国建立后,游牧民族也相应的组建了草原历史上第一个游牧帝国匈奴,无论是贸易还是掠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和强大的中原王朝博弈对抗。

因而草原上第一个帝国没有诞生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是诞生在环境恶劣的东部,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存,到了汉朝时期,匈奴最终以失败告终,被汉朝分化打击,但生存的目的得以达到,南匈奴的内附让他们获得了在长城内外放牧的资格,于其他匈奴部落而言,南匈奴获得胜利,卷出了目标。而战败的北匈奴选择了润,为了更好的生存选择了西迁寻找更好的牧场。

突厥人在和唐王朝的斗争失败了,采取了润的策略。突厥人的润取得了成功,突厥西迁击败了波斯人控制的阿巴斯王朝,在西亚建立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厥人随着阿拉伯人的步伐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其中乌古斯部建立了让欧洲震慑三百年的奥斯曼帝国。

但卷在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斗争中并没有停止,西晋王朝崩溃以后,北方民族纷纷加入到中原的大乱斗当中,在五胡十六国的斗争中,最终鲜卑拓跋部取得了成功,建立中国北方第一个稳定的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北魏帝国,但上岸的卷王鲜卑,并不会同情北方还在温饱线挣扎的游牧兄弟,北魏自诩为华夏正统,在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继续构筑了长城防线,打压柔然等草原民族,此后的辽金无外乎如此,辽朝成立西北招讨司定期讨伐北方的游牧民族,金朝建立金界壕来防备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东亚草原的内卷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欧亚草原中,西部上岸的润的人,也不愿意给后来的游牧兄弟留情面。公元十一世纪,匈牙利人(游牧民族马扎尔人)皈依了天主教,从此以基督之盾的身份扎根东欧,让西欧再也没经历过游牧民族的侵袭。同一时期,塞尔柱突厥人融入巴格达横扫东罗马携哈里发以令诸侯,但塞尔著人也在伊朗的呼罗珊筑起防线,不让后来的游牧民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在欧亚西部草原润和在东部草原内卷都取得成功的也只有蒙古,蒙古成功的入住中原,在忽必烈时期完成了中国的四次统一,第一次把草原和中原整合到了一起,向西蒙古打到了匈牙利和巴勒斯坦,只要有草原的地区都被蒙古人所征服,但游牧民族的政权有着两大的弊端分封制和军事民主制选择继承人,蒙古采取忽里台大会,来选择新任到大汗,新任大汗的人选,前任大汗只有提名权,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帝国的缔造者也无权直接任命自己的继承人,新任大汗必须由各蒙古贵族选举产生,这向制度,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继承人由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系向拖雷系的转移,而分封制,导致了蒙古四大汗国的内斗,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争夺中亚草原,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争夺南俄草原,开始了另一轮的内卷,有限的草原被黄金家族分割殆尽,西北的窝阔台汗国一直让元庭头疼不已,不得已忽必烈采取了藩王出镇的办法,皇子手握重兵出镇边疆,最后造成了元朝的内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朝的内斗让江南的势力得以兴起,朱元璋趁此北伐元大都,把蒙古赶回了漠北,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数征北元,大修长城加速了东亚草原内部的内卷,漠北的蒙古各部再度联合起来,在也先时期再度联合起来,瓦剌为代表元朝大臣的后裔主导了蒙古高原,在土木堡之战俘虏了明朝的明英宗,但是随着明朝中期放弃壁垒缩边,河套、塞北、辽北的大片领土被蒙古各部所掌握,大大缓解了蒙古各部的生存压力,到了隆庆时期的俺答封贡隆庆和议,蒙古人的生活压力进一步缓解,成为了明朝的附属。

游牧民族都是从东向西去润,那是不是有个例从西向东的呢,土尔扈特部就是很好的例子,土尔扈特是瓦剌四部之一,为了避免和三部在东部欧亚草原内卷,土尔扈特选择了西迁找到了新的家园南俄草原,但随着沙俄的崛起,土尔扈特的日子越来越难,土尔扈特被迫充当沙俄和奥斯曼战争中的炮灰,渥巴锡汗产生了东归的想法,并且付诸了实事。在东归路上,土尔扈特遭遇了白灾,还被哥萨克人和哈萨克人围追堵,截回到东部草原时,已经精疲力竭,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回到东部草原,他们发现清朝已经在边疆建立了稳定的统治,最终选择向清朝皇帝俯首称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有准格尔部的前车之鉴,这个时候的东部草原已经归于一统,已经不再像一百年前那样内卷,他们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草原有限资源的内卷,曾经让成吉思汗提出过,把整个中国北方变成草场疯狂设想,希望从此彻底治愈游牧民族上千年的资源焦虑。

清朝入土中原之后,在蒙古建立起了新的秩序。清朝依靠盟旗制 、藏传佛教和皇室联姻。这三根支柱统治蒙古,给予恩惠和崇高的地位,在蒙古高原遭遇灾难时,及时赈灾使得草原趋于稳定,在清朝时期草原地区保持了空前的和平稳定。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来临,游牧文明走向了没落,沙俄灭掉了盖亚、喀山和克里米亚邓汗国,接纳了游牧民族,伊朗和印度也给予游牧民族合法的公民的地位,随着各国国界的划分,游牧民族结束了大迁徙的历程,畜牧业按照现代化生产,许多牧民的孩子成了市民,开始了定居生活,农牧冲突和大迁徙,已经成为悠远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