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读诗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

雪墓碑

文/常仕章

死亡在耳畔告诉我

远方走远,即将霜降

犁铧的白光收住晨曦锁在深秋

心房

当最后一枚叶子——结束流浪

我给自己预定了一座墓碑

想象是一块大理石

抛光,黑黝的平面摊煎了一生

他来过吗?

深秋问春天

这个富含哲学意味的墓志铭

谁也不知道

死亡封存了世界的消息

灵魂已是一把黑的锁

忘记所有来过的

群梦倒悬着,等待立冬

也许有一场雪会在绝望飘落

或初雪,或晚雪

亦或是一场春雪

万里苍茫旷野

我是等你的一座雪墓碑

一如,你是那棵

开花的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析

今天读到一首比较应景的诗,诗题叫“雪墓碑”,光看这标题,给人的感觉不寻常。“墓碑”这个意象,通常来说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涵,大多与死亡相关,带有祭奠、纪念的指向。从诗歌正文来看,“我是等你的一座雪墓碑”,仿佛寄托着情思或者期待,以人拟物,寄情于物,在特殊意象的作用下,诗意就起来了。结合下一句“一如,你是那棵/开花的树”,在此借用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的意象,将情感瞬间推向高潮,诗歌仿佛充满了故事性。为了揭开这故事性的一幕,一起进入正文寻觅一番。

诗歌第一节开始就提到了死亡的字眼,并且以人格化的方式开口说话,仿佛在透露秘密一般。一般来说,特殊的意象加上拟人化的修辞,往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般,要么在形式上引人注意,要么在意义上给人震撼。从诗句“远方走远,即将霜降”,借死亡之口传达给诗人,时令的变化,引起空间上的变化,意象也跟着转变了。众多意象集合,如“犁铧”“白光”“晨曦”“深秋”“心房”,有一种封闭的心境,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而下文诗人用一枚叶子结束流浪,很可能是诗人给了自己一个交待。从诗人给自己预定墓碑来看,大概就是为了纪念某个时刻。

第二节,诗人对墓碑想象的描写显得很诙谐,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这句“抛光,黑黝的平面摊煎了一生”既借墓碑外形的处理工艺来彰显光辉,又形象化的展示祭奠的一生,仿佛一个墓碑就是人生的终点,一切都在这里结束了。更有意味的是墓志铭“他来过吗?深秋问春天”,自然代替人来发问,有种后人对前人的发问,或者内在的我对外在的我的发问。非常有自省的味道,这句话仿佛在告诉我们,起点和终点都不重要,只有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要抓主要矛盾,这样的哲学问题。对人来说,经历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能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

读到第三节,感觉与前两节有着莫名的联系,死亡一方面在传递消息,一方面又在封锁消息,死亡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统治力量,主宰着世人。诗人接着说到“灵魂已是一把黑的锁/忘记所有来过的”,灵魂已经自我上锁,代表着隔绝与遗忘,灵魂的消亡,一切都像结束了一样。最后“群梦倒悬着,等待立冬”,用梦的倒悬来演绎现实的处境,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告别,任凭时间的流逝。道出了一种对消亡的哀愁。

接着看最后一节,诗人从霜降开始,写到了春雪,这个时间跨度是非常之大的,三个季节的转换,从秋冬到春天,仿佛预示着生机。诗人在这节表现出对落雪的执着,不管什么时候下,只要雪落下就好,仿佛是在说着某种结束,又暗示着开始。再看结尾,我变成了雪墓碑等待着,正像你是树开着花,这种类比给人想象的空间,仿佛等待着,就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体现出对美好的一种向往之情。

通读全诗,诗歌的节奏依从时节的变化,情绪也跟着调动,仿佛时刻都有一个墓碑在立着,诗人以墓碑为中心,展开一场人生的思考与反思,将读者带入特定情境之中,引发诗意的回响。这座带有象征性的墓碑,贯穿全诗,不仅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也激起了我作为读者的幻想。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常仕章,山西应县人,1986年生。笔名笔语新晴。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学生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