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朋友圈的雪景刷屏了!南方人表示非常的羡慕。

但是!!朋友们,玩雪请注意:

冬天是一年中阴寒之气最盛之季,寒邪最易伤人阳气,一旦人体正气不足,就容易导致各种病态。寒邪伤人,浅及腠理皮筋肉,深及骨脉、五脏六腑,引起诸多不适。如寒袭皮肤可生冻疮,在肌肉可生痹痛,在筋骨可出现腰膝酸软、关节不适,寒凝血脉又可导致手足不温,局部气血瘀堵而出现刺痛。

所以,千万别让自己因为玩雪而生病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要顺应这种规律,在冬季尤其注意养生,补一身之阳气,做到阳气潜藏,则五脏和谐。

艾灸——可以助力阳气的小火苗。

用艾灸的方法温散寒邪,能提升阳气、增强正气。艾灸的温补作用就像给人体增加一道防线,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冬天的寒冷。它的温通作用可以激发阳气,有助全身气血流通,温养人体的筋骨肌肉。

中医经络理论有“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说法。对于局限性的病痛,可以直接艾灸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人体有一个特殊穴位叫“阿是穴”,既是痛点,又是病变部位。

灸上腹部,可以缓解寒性疼痛、腹泻;灸小腹部,可以改善妇女宫冷、痛经及男子阳痿、遗精。灸背部疼痛部位,可以温散寒邪,活血通瘀而缓解腰部冷痛、刺痛;灸肩背部,可缓解受寒引起的颈椎僵硬不适,以及肩部疼痛、难以抬举。

其实,只要是平坦、肌肉丰厚的部位,都可以施灸。比如,背部、腰骶部、腹部、肩部、大腿一周和小腿后部等。但是,面部、关节、血管明显处、外伤或皮肤病的局部,不建议施灸。

此外,人体的经络网遍布全身表里上下,贯通脏腑和官窍。我们还可以循着经络来施灸,也就是中医经络理论讲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对于寒邪导致的心悸、心痛,可以选择手臂内侧的内关穴进行艾灸,因为内关穴属于心包经,经脉循行经过心。
如常见的肺系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感冒、咳嗽等,可以常灸背部肺俞穴,这是因为肺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此经主一身阳气。同样地,对于肾虚引起的遗尿、遗精、腰膝酸软,可以灸腰部的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冬季,脾肾阳气的养护十分重要。

足三里穴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穴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如胃痛、呕吐、腹泻等,同时也可以温补全身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关节屈伸时,下方有一内一外的两个凹陷,分别是内膝眼和外膝眼,足三里穴就在外膝眼下面3寸(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并拢的手指长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三阴交穴

这个穴位可以补脾、肝、肾三脏的亏损,同时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定位在小腿内侧近脚踝处,内踝尖上3寸(同上),胫骨后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此三穴均在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神阙穴在肚脐,气海穴在肚脐下1.5寸,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同上)。 从肚脐到耻骨联合之间为5寸,在此区间内进行均分,然后定位。这三个穴位可以常灸,既能治疗腹部胃肠疾病(腹泻、脱肛、便秘等),还可以治疗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和妇科病,以及泌尿系统的不适(尿频、尿急、尿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艾灸虽有妙用,但也要防止意外烫伤。局部出现小水疱,可自行吸收;较大的水疱,要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和皮肤感觉不灵敏的人,需要慎重使用。冬季灸疗,恰逢天时。选对穴位,事半功倍。学会安全使用艾灸,用“艾”为 家人“保暖”。

参考文献:

[1]潘江.冬季灸对穴,“保暖”更加倍[J].中医健康养生,2022,8(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