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斗与扩张:东斯拉夫人的生存之路

基普罗斯公国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但基普罗斯公国的建立与其说是东斯拉夫人的荣耀,倒不如说是东斯拉夫人的耻辱,因为他们的国王竟然是以劫掠出名的海盗维京人。

当欧洲各民族在扩张与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国家的时候,位于欧洲东部偏远的东斯拉夫人却一直维持着他们的原始部落形态,并且各部落之间互相征战不休、厮杀不止,在整体上是一团散乱的社会形态。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不存在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可能。

在这些部落中有一个较大的部落叫做诺夫哥罗德部落,大概位置在如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他们的部落首领有统一东斯拉夫的野心却没有统一的能力,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愚蠢的办法——寻找外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京海盗首领留里克

寻找外援严格来说并不算愚蠢,毕竟借用别人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在任何时候都算是一种正常且高明是方法,但是之所以说诺夫哥罗德的首领愚蠢是因为他找到的外援竟然是以劫掠和屠杀出名的大名鼎鼎的北欧海盗——维京人的首领留里克。

维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的根据地在北欧,素以驾驶着龙头战舰在海上劫掠闻名,有着海上游牧民族的称号,在从西到大不列颠东到东欧都有着他们的足迹,而留里克就是其中一支的首领。因此当诺夫哥罗德向他发出邀请的时候,留里克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并带着自己的手下赶来,然而他在到达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吞并了诺夫哥罗德部落并在其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罗斯公国。

罗斯公国建立以后,很快就开始扩张,并逐渐吞并了东斯拉夫人的居住地,留里克的继承者奥列格大公在公元882年攻占了基普(即现在乌克兰的首都基普)并定为首都,同时将国名改为基普罗斯。

基普罗斯

基普罗斯很快就征服了乌克兰平原和黑海,并向拜占庭帝国发起进攻,最后迫使拜占庭向其臣服求和。

不得不说在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上拜占庭真的很悲催,作为延续罗马文明的强大帝国,先是向南斯拉夫人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臣服,后又向东斯拉夫人的基普罗斯臣服,简直是丢尽了罗马帝国继承者的脸面。

但是帝国毕竟是帝国,其文化底蕴是这些暴发户式的野蛮人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被征服的过程中,东正教也顺理应当的进入了斯拉夫人的社会,并最终形成了以东正教为主的斯拉夫文化。(这一点和蒙、满统治中原很相似)

当然,鉴于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东斯拉夫人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才是整个欧洲的“正统”所在。而统治欧洲大部分土地的日耳曼人则是入侵的野蛮人,因此他们之间文化上的对立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点又和满族统治中原后日本自称他们才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很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普罗斯军队的扩张

到了11世纪,为了稳固国家的统治,基普罗斯国王将王子分封各地,并在法律上规定所有的王子都有相同的继承权,本意是为了促使分封各地的王子扩充实力向外扩张。但最终在国王死后王子们互不服气纷纷独立,各自成立了独立的公国,基普罗斯随即分裂瓦解,各公国之间战乱不止,而首都基普则被弗拉基米尔大公占领并建立了弗拉基米尔公国。

在12世纪中期的时候,继承基普罗斯地位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在最初罗斯公国建立的地方分封了莫斯科公国,这就是现代俄罗斯的雏形。莫斯科公国随后向外扩张吞并邻近各公国的土地;而此时崛起于东方的蒙古人的铁蹄终于到达了东斯拉夫人的地盘,位于基普罗斯南部的各公国组成联军,却在与蒙古人的战斗中一战败北,五位大公战死。随后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陷基普,大部分的罗斯公国灭亡,而位于北方的莫斯科公国则表示臣服,成为了金帐汗国的附庸。

臣服于蒙古人以后,莫斯科大公在蒙古人的支持下逐渐吞并了其余的罗斯公国,并被金帐汗国立为各罗斯王公之首,封号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从而奠定了莫斯科公国在东斯拉夫人中的地位。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

当然,从此时开始的莫斯科公国确实厉害,即使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也在不断的扩张,扩张的方向主要是向西向北,因为东方和南方是蒙古人的地盘。

但蒙古人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16世纪初即被所属的各汗国灭亡。莫斯科公国趁机大肆征伐,很快就占领了大部分原来基普罗斯公国的地盘,莫斯科大公也就变成了俄罗斯大公。

现在的俄罗斯就是由俄罗斯公国扩张而来,因此他们认为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被蒙古人灭亡以后自己就继承了基普罗斯的地位,是根正苗红的东斯拉夫人的宗主国;而乌克兰则认为莫斯科公国仅仅是弗拉基米尔公国分封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己才是真正基普罗斯公国的直系后裔,是一直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真正统治者。

俄罗斯大公国

乌克兰一词最早出现在12世纪,意为“边远的地方”,实际上公国的首都基普就位于乌克兰境内,现在也是乌克兰的首都,所谓的“边远”应该是指这块地方位于整个国家的边缘。

但乌克兰在14世纪左右的时候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等,并且一直以来就被金帐汗国、立陶宛大公国、波兰大公国等统治,并没有机会独立为一个乌克兰民族的国家。

在17世纪的时候,乌克兰首领起兵反抗波兰的统治,在遭到镇压后向俄罗斯大公国求援,随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而俄罗斯则与波兰开始了一场长达13年的战争,期间乌克兰曾经短暂的成立了一个自己的政府,但很快就解散了。

而俄罗斯从此开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扩张,领土从东欧开始,向东最远到达阿拉斯加、向北到达北冰洋、东南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向南囊括了中亚大草原,西南在与奥斯曼帝国经过长期战争后控制了黑海,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盛时期的俄罗斯帝国

在十月革命以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均成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一起加盟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一部分。

在二战初期,苏联出兵夺取了一直被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二战结束后成为了乌克兰的一部分;但是在二战中原属西乌克兰的部分民众认为德国是解放者,是将他们从苏联侵略下解放出来的救星,因而加入了德国仆从军;而原属东乌克兰的民众则认为德国是侵略者,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红色共和国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我们熟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代表东乌克兰人,而书中的白匪彼得留拉则代表西乌克兰人,因此当俄乌冲突开始后几十年来一直作为反面人物的彼得留拉反而在宣传中成了乌克兰抵抗苏联入侵的民族英雄。

在赫鲁晓夫统治苏联期间,为了证明苏联各共和国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将原来属于俄罗斯共和国的克里米亚半岛划给了乌克兰,这在当时属于苏联国内行政区域的划分,并没有谁提出异议。但谁也没有想到,强大的红色帝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各自分家过日子,当初根本不当回事的内政问题就变成了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大问题,矛盾随之而来。

克里米亚位置图

三、克里米亚,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前世今生

克里米亚半岛原来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自从1453年攻破伊斯坦布尔灭亡拜占庭帝国以后,就成了横亘在亚非欧三大州之间的巨无霸帝国。奥斯曼不仅阻断了欧洲与东方的文明交流之路,间接促使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还因为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奥斯曼的强大给整个基督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但随着俄罗斯的崛起以及英、法等国殖民世界的需要,奥斯曼帝国也逐渐走向衰落。尤其是地处北方寒冷地带的俄罗斯为了称霸世界,急需获得一个温暖的常年不冻港,因此向南扩张是一条俄罗斯不得不选择的道路,所以奥斯曼帝国就成了俄罗斯扩张道路上必须跨越的障碍。

自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以后,奥斯曼也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对自身的威胁,所以从开始奥斯曼就反对俄乌合并,因此在俄罗斯与波兰因乌克兰而开战的时候(1654年-1667年),就开始了对乌克兰的扩张。

俄波战争

当然,在开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并未直接对俄罗斯宣战,而是在俄波战争结束后通过对波兰的战争(1672年-1676年)夺取了被波兰占领的乌克兰西部土地。而俄罗斯为了阻止奥斯曼帝国对乌克兰的入侵,于1676年开始了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战争。

1676年的战争拉开了俄土战争的序幕,在随后的两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两国共爆发了12次战争,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干涉苏俄战争结束为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仅在战争中输掉了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黑海沿岸领土,还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分裂成数十个国家(包括现在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是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末期的奥斯曼帝国和东方的大清帝国并称为东、西两大病夫,即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幸亏凯末尔领导的独立战争获得胜利才保留了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最东段,于1923年建立了世俗化的土耳其共和国。

而俄罗斯则在战争中获得了黑海北部和东部沿岸的大部分领土,包括战略要地克里米亚半岛,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十月革命获得成功的苏联继承了俄罗斯的领土所有权,并在反击西方干涉的过程中解放了一度被叛乱的前沙俄军队占领的乌克兰等领土,最终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乌克兰在1922年加入,但乌克兰西部地区则划归了波兰,直到1939年苏德两国瓜分波兰才并入乌克兰,而克里米亚半岛则属于苏联的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所有。

二战前的苏联

苏联建立以后,为了能够快速的使国家强大起来,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但俄罗斯传统农奴制度下低下的生产力使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和粮食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将农民组织起来集体劳动,并将农产品统一上缴后再由国家进行分配。

农业集体化的优点是集中了发展工业所必须的物资和粮食,使得国家能够抽调大量的资源发展工业,最终使国家快速发展并强大起来。但缺点则是农民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如果工业不能及时反哺农业,那么农业人口将面临着可怕的灾难。

事实也确实如此,乌克兰是苏联最大的粮食产区,其境内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乌克兰、中国东北、美国密西西比河大平原),乌克兰生产的粮食供给了全苏联,但苏联却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武器工业方面,目的是为了保护当时世界上这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受西方的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土地

出发点是好的,但后果也是严重的。得不到工业反哺的乌克兰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根本不能保证整个苏联的需求,而农业集体化运动又使得乌克兰生产的粮食必须全部上缴国家后再行分配,但国家在分配过程中又要优先保证工业的需求。这样一来,生产粮食的乌克兰却得不到足够的粮食来维持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民众也就慢慢的失去了生产积极性,这就导致粮食产量逐渐降低。

从1931年开始,饥荒开始在乌克兰蔓延,在1932-1933年的两年中,乌克兰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逐渐增加,其具体数量从苏联最开始的统计约有200-300万,到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最新统计数据最高达到1500万之多。事实上不可能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乌克兰人在这场人为的饥荒中饿死,但公认的饿死人数在500万左右,约占当时乌克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500万太假,因为乌克兰当时总人口约为2000万左右,不可能饿死这么多人)。

乌克兰大饥荒纪念雕像

饥饿使得乌克兰人对苏联愈发不满,尤其是以俄罗斯族为主体的苏联在当时为了压制民众的不满对乌克兰抱有民族主义观点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采取了清洗政策,大量乌克兰精英被镇压和暗杀,其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在二战期间德国入侵后相当部分的乌克兰人支持德国,这也是德国占领乌克兰以后得以组建庞大乌克兰反抗军的基础,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战场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残酷性。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德国败退以后苏联开始了对乌克兰叛军的镇压,这样虽然稳定了乌克兰的局势,但也在乌克兰民众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乌克兰成为了二战胜利后的苏联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牢不可破的友谊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掌握了苏联的政权,为了缓解乌克兰民众对国家的不满情绪,也为了证明苏联内部各加盟共和国牢不可破的友谊,同时纪念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三百周年纪念,在1954年赫鲁晓夫将俄罗斯通过两百多年战争才夺取的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

赫鲁晓夫的目的是为了缓解苏联对乌克兰的伤害所造成的乌克兰民众对国家的不满情绪,毕竟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当时是属于同一个国家下的两个行政区,土地的重新划分对整个国家来说没有丝毫影响。但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想到庞大的帝国会在某一天轰然倒塌,更没有想到当时很平常的举动在六十多年后造成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