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钛媒体报道,数据显示,中国芯片产业正经历着一轮明显的调整,行业迎来了寒冬。截至2023年12月11日,中国已有1.09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工商注销、吊销,同比增加69.8%,较2022年的5746家增长89.7%。与此同时,同期新注册的芯片企业达6.57万家,同比增加9.5%,这表明芯片行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企业出局和新企业涌现的过程。

数据显示,2023年注销、吊销的芯片企业数量远超过往年,平均每天有超过31家芯片企业注销、吊销工商信息。在过去五年间,国内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数量已超过2.2万家,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这或许是由于美元加息、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下滑、产业脱钩等因素导致的行业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企查查,数据仅供参考)

全球半导体市场也受到影响,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5200亿美元,同比下降9.4%。这意味着全球芯片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企业面临着重要的挑战,预期的复苏也可能较为缓慢。

在这一大背景下,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

台积电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司11月合并营收环比减少15.3%,同比下降7.5%。2023年1-11月,台积电总营收同比减少4.1%。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表示,2023年处于调整库存期,2024年也存在不确定性,但由于AI应用的快速发展,2024年仍将充满机遇。

ADI

根据向美国加州就业发展部(EDD)提交的官方通知,Analog Devices(ADI)计划在其位于圣何塞北部的Rio Robles办公大楼进行一轮裁员,裁员人数为111人,生效日期预计为2024年1月12日。

这一裁员决定是基于ADI最新的第四财季报告,该报告显示由于半导体库存仍然较高,公司营收同比减少16%,降至27.2亿美元。报告显示,仅有车用部门的营收呈现正增长,同比增长14%,达到7.3亿美元,而车用占据了整体营收的27%。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营收占比约为50%,是ADI最大的营收来源,但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0%,降至13.5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用

通用汽车计划在密歇根州裁员超过1300人,其中Orion工厂裁员945人,Lansing Grand River工厂裁员369人,裁员计划将于明年1月1日起生效。

博通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Bosch)计划在2025年前裁减德国两个工厂的职位,裁员总数可能达到1500人,以适应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这两个工厂分别位于德国的费尔巴哈(Feuerbach)和施维贝尔丁根(Schwieberdingen)。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面临着挑战。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11月1日,已有151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三季报,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3523亿元,几乎持平于去年同期。然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93亿元,同比下降约54%。其中,有111家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占整体数量的74%。
此外,二级市场也呈现出不乐观的态势。以芯片设计为例,根据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的数据,今年国内共有3243家芯片设计企业,其中55%的企业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这表明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虽多,但普遍规模较小,整体上仍处于“小而散”的状态。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芯片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虽然目前行业整体面临一定的寒冬,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有望迎来复苏。

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到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将增长16.8%,存储芯片行业更有望增长66.3%。据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预计,到2027年,中国芯片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应该能得到基本解决。然而,仍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环境、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