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某枝死了,那个张某波叶某尘也快了。

我们不禁思考,如果把社会比作土壤,当今的土壤上为何会生长出如此的毒苗?

有篇文章评价劳某枝,说她并非主观恶意,而是被控制,我觉得说的是对的。网络上一度把故意杀人这一项罪名去掉了,只说是绑架罪,这个也够死刑了。

还有一篇文章把劳某枝的犯罪心理活动分析得非常透彻,笔者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那篇文章阅读量很大。

笔者认为,不管是劳某芝,还是张波叶叶某尘,他们的情智发育都不完善,遇到大事不能做出果断正确的决定,而是被另外的力量所左右,随风飘。

一个人走向社会后,需要驾驭事情的难度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于是人生之路就走偏了。或者说,他们身体成年了,而心理年龄还处于未成年。

当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走向社会,就像把没有完工的船舶推向大海一样,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再说深点,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对事情的后果,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预判能力不够,或者说不会逻辑推理。他们思维过于单纯,不知道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险恶,把握不住自己的言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会如此呢?

他们在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程中,只学习了文化知识,没有学习社会知识,只学会了做题和考试,没有学习为人处世。遇到大事不会独立思考,基本的世界观都没有建立,是非观、法制观也就谈不上了。

为何违法犯罪的年龄多数在二三十岁,或者说20——40岁之间呢?六十岁的人有几个杀人犯呢?很少了,因为经历过沧桑之后,思想成熟了,会预判了,会推理了,也更理性了。

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学校知识和社会知识基本上是脱节的,走向社会后的很多东西,学校基本上不教,也不管。

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社会上的很多东西早早就教会了孩子。还有很多家长不重视,他们把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ok。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社会知识教育。

学校教育是统一的流水线,而家庭教育千差万别,孩子将来如何发展更多是由家庭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学校教育能否增加社会知识之类的课程呢?完全可以,已经在改善,但是远远不够。而且有很多东西在学校教育中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靠家庭。

每一个重大事件发生过后,我们都要反思,找根源,避免和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建议学校教育增加点社会知识教育,包括情商各方面、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等。

建议家长重视孩子的心智完善,把学校没有教的社会知识教给孩子。

呜呼!没有无缘无故的因果,每一个因都有相应的果,每一个果也都有相对应的因。

逝者可以安息了!

生者当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