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初,在家装病的太傅司马懿趁着大将军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出京城到高平陵扫墓之际,悍然发动事变控制京城,并逼迫曹爽投降,一举拿下曹魏军政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曹爽一方在得知司马懿控制了京城后,麾下重要谋士桓范曾劝说曹爽抵抗。

因为皇帝曹芳在曹爽手中,而且,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们也有许多支持曹爽的人存在,如果以皇帝的名义召唤他们起兵助阵,曹爽还有机会以军事手段击败司马氏。

但是,在关键时刻,曹爽听信了司马懿及部分帮助司马懿劝说自己缴械投降的朝廷重臣们的忽悠,主动放下了刀枪,司马懿因此顺利解决了曹爽,史载:

宣王使许允、陈泰解语爽,蒋济亦与书达宣王之旨,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爽信之,罢兵。

根据上述记载,共有侍中许允、尚书陈泰(陈群之子)、太尉蒋济、殿中校尉尹大目等四人帮助司马懿转达了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保全性命的承诺。

其中,许允、陈泰本就跟随曹爽在一起扫墓,事变发生后,他们代表曹爽去跟司马懿协商,得到了司马懿的口头承诺。

而蒋济是配合司马懿发动事变的主谋之一,他用写信的方式劝说曹爽投降,在信中,他担保司马懿不会杀曹爽。

至于尹大目,他是曹氏家奴,为了让自己的承诺可信,司马懿当着他的面指着洛水发誓:曹爽如归降,只免官,不杀。

三位朝廷重臣加上亲信家奴的劝说和担保,终于让曹爽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主动向司马懿投降。

可结果却是,没多久后,司马懿就以曹爽想谋反的借口,把曹爽杀了,还夷其三族。

显然,司马懿背信弃义,忽悠了曹爽,还拉了四个人一起背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大目也就罢了,他不过是个家奴,蒋济可是当朝太尉,许允、陈泰不但是朝廷重臣,还是世家大族出身,他们背上了背信弃义的名声,会如何对待司马氏?

蒋济在高平陵事变发生后仅三个月就病死了,死前,司马懿曾以皇帝的名义给他封侯,但被他拒绝了,他拒绝封赏和迅速病死,被认为是对失信于曹爽感到愧疚,导致郁郁而终。

蒋济并非世家大族出身,是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给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他其实对曹氏还是比较忠心的。

蒋济之所以帮助司马懿反曹爽,也仅仅是觉得曹爽当政后采取的政策不好,跟曹爽并无深仇大恨。

所以,他在曹爽被杀后,有愧疚之心很正常,毕竟,他是唯一写信担保的重症,在那个时代,古人对信义还是很看重的,如司马懿这般不要脸的始终是少数。

蒋济死前,肯定是对司马氏的行为有不满。

许允在事变后,对于司马氏架空曹氏皇权很不满,他曾在司马懿死后,策划反司马氏的行动,因皇帝曹芳不敢动手,没能成功。

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许允因“擅以厨钱谷乞诸俳及其官属”之罪,被剥夺官职流放乐浪郡(今半岛平壤),许允死于流放途中。

许允的死,以及死前的流放,或许就是司马氏为解决潜在威胁下的手。

因为,在许允死后,司马师还想干掉他的两个儿子,并派钟会去试探,只不过许允的老婆聪明,用计敷衍过去了,没让司马师找到借口。

陈泰是曹魏元老陈群的儿子,他们家跟司马氏关系不错,陈泰本人也跟司马师、司马昭交好,在高平陵事变后,陈泰获得了司马氏的重用,还被司马氏授予过兵权。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当时的魏帝曹髦率宫中护卫发起反司马昭的行动,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济于混战中杀死了曹髦。

事情平息后,陈泰向司马昭建议:“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但司马昭不肯采纳这个建议,只愿意用成济
顶包。

陈泰悲愤之下,回家后就死了,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愤慨而呕血身亡,一说是他因拿司马昭和贾充没辙,感到对不起曹氏,回去后自杀了。

最后说尹大目,他的身份地位太低,史书上没有多少记载,怎么死的无人关心。

不过,尹大目曾在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时,跟随司马师征讨淮南毌丘俭、文钦叛乱期间,找到机会以言语隐晦暗示文钦隐忍。

因为尹大目跟在司马师身边,知道司马师快病死了,毌丘俭、文钦只要不跟司马师硬碰硬,熬到司马师病死,没准就能趁机击败司马氏。

但是,因为他曾帮助司马懿忽悠曹爽,导致曹爽被杀,后来又一直跟着司马氏当差,文钦当他是仇人,不肯相信他的言语,尹大目的打算终究没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毌丘俭、文钦反司马氏的军事行动最终失败,司马师在这场叛乱被剿灭后没几天,就真病死了。

以上是“高平陵事变”中,帮助司马懿忽悠曹爽的四个人后来的行为和人生结局。

从这些人后来的行为来看,想来他们对于帮助司马懿忽悠曹爽投降的事,是有些后悔的。

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