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李敏不小心将同学王桂芹的日记本带回家。

正巧被毛主席看到内容,在仔细阅览一番后,毛主席赞赏不已,忍不住提笔写下评语:可以在报刊上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王桂芹是谁?她写了什么文章令毛主席赞不绝口?

意外发现

王桂芹出生在河北阜平县,从小成绩优异.

北京育才小学毕业后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在高中时期和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相识。

1957年秋,学校组织学生们去罗道庄农业社参加义务劳动,距离学校有不到10里的路程。

但由于当年的交通还不够发达,又很少有家庭有自行车,所以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步行,王桂芹和李敏都在大部队中。

一行人到达地点后,开始在白菜地里干活,没一会儿天上就开始下大雨。

此前没预料到会下雨,也没人带雨具出门,王桂芹出门经常带她的笔记本。

为了不淋湿,她环视了一周,最后拜托李敏帮忙,把笔记本放在了她的背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伴着小雨抓紧把工作做完,又参加了分组辩论的活动。

结束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凌晨,所有人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李敏和王桂芹也因为后面半程都不在一起,因此都忘了还有笔记本的事。

等到李敏回到家后才发现笔记本没还。

这时,毛主席走了过来,无意间看到了笔记本里的内容,他平时就挺喜欢看文章,瞬间就被这篇行文青涩的文章吸引。

李敏告诉他笔记本是同学王桂芹的,毛主席点点头,仔细阅读了并做了批阅,写下评语,并让李敏和李讷传看两遍。

等到李敏和王桂芹再见面的时候,李敏便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桂芹,并嘱咐说毛主席建议直接发表到报刊中,让全社会的百姓都阅览一番,加深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桂芹激动不已,半个月前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将回乡劳动的过程写了下来就获得毛主席的赞赏。

返乡体验劳动

1957年,王桂芹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决定回到老家参与劳动。

父亲听了她的想法后很是高兴,他告诉王桂芹要深入群众的生活,才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思想。

王桂芹将父亲的嘱咐听在心中,在高三放暑假后,她便启程回老家进行体验和调研活动。

等她回到家乡后,王桂芹沿着农村坑洼不平的路,看着家乡略微枯黄的庄稼,想到这或许是老百姓劳作一年的收获,心头不由得涌上一股强烈的渴盼。

她希望风调雨顺,庄稼年年都丰收,老百姓年年都能吃饱穿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如此感悟后,王桂芹就更坚定了要下地一起劳作的想法。

她的母亲知道后非常高兴,当即拿出硬底子山鞋和儿子肥短的裤子、旧草帽,一起跟随工地上的叔婶劳作打坝。

在劳动过程中,王桂芹就发现事情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不仅仅需要体力的付出,有时还要结合理论实践。

比如他们在搬石头时就遇到一个难搞的大石头,几个强壮的男性都拿它没办法。

这时王桂芹突然想起课本里的知识,她找来一根杠子,招呼其他人一起将它放在石头下,中间再垫一块石头,从另一头用力往下压。

没一会儿石头就被撬松动了。

众人都惊讶不已,忙问这是什么“魔法”,王桂芹笑着告诉大家这个方法的名字叫杠杆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报刊引全民反思

王桂芹通过这次实践也明白了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有用的。

后来,她还积极和乡亲们一起上山砍柴,为不认识字的村民朗读报纸。

这一次的体验时间并不长,王桂芹只待了半个月,但对于曾经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劳作过程的她来说,却是一次非常大的震撼。

她将参与的整个过程都记录了下来,分了14篇,洋洋洒洒竟有1万多字。

字里行间里没有任何华丽词藻的修饰,全部是真情实感的记录,文字朴实无华,却有着浓厚的感情。

王桂芹在结尾中写道:越是在农村,越是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多贫乏,懂得的道理有多少,必须要好好学习。

这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毛主席,虽然文字还有些青涩,甚至还有错别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毛主席看来,它仍旧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因为它是从青少年的角度反馈她所看到的世界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比很多言辞华丽却空洞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心。

王桂芹小心翻开毛主席批阅过的笔记本,发现毛主席看得很认真。

他会耐心将错别字圈起来更正,还会用圆圈和线条划出重点,表示认同,前后这样的痕迹有三十多处。

其中,毛主席尤其欣赏王桂芹的母亲教育女儿要诚信做人的教导,也喜欢王桂芹说的:以前看到的是轮廓,现在要钻进去看看。

毛主席非常欣慰青少年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她能够看出当下社会的问题所在并记录感慨,很是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看完后便在最后写出: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但是也提出了一点建议,他认为王桂芹体验的时间太短了,如果是一个月就更好了。

在笔记本中,毛主席还夹了一张横格纸,上面建议两个女儿都应该通读两遍。

王桂芹觉得毛主席的亲笔字条很难得,便征求了李敏的意见保留了下来。

原本王桂芹以为毛主席会因为业务繁忙忘记这件事,不成想毛主席很快就联系了《中国青年》杂志,并提出建议,推选了王桂芹的日记。

1958年2月26日,王桂芹的《假期回乡日记》刊登在《中国青年》第四期的杂志中,王桂芹一夜成名。

她真挚的笔触,和饱含浓烈情感的文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完文章后陷入思考,究竟如何才能更好的让人民过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在毛主席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宣传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劳动中,贯彻这一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