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酒行业,山雨欲来风满楼:

今年年初至12月15日,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里,一半左右的股价都在下跌。A股之王茅台,也才微涨0.6%。

12月,棱镜记者在茅台镇发现,部分窖池数量不足24个的酒厂已关停,也有酒厂担心行情不佳和资金积压,从而选择不投产。部分窖池租金下调已经超过1万元。酱酒由“热”转“凉”。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消息,原计划在12月11-13日举行的2023杭州酒业博览会延期,理由是经销商和代理商积压库存过多,无法进行正常采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酒产能过剩,夹杂着周期更迭、将带来一场腥风血雨,把白酒市场从春秋带入战国时期,湾流经济评论认为:

白酒行业,正在进入至暗时刻。

一场库存引发的狂风骤雨

白酒,开始堆库存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统计,从2021年开始,上市公司成品酒库存显著增长。

上市公司成品酒库存变动趋势 图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本以为今年疫情过去,消费恢复,但事与愿违。根据同花顺数据,今年前三季度,A股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1363.5亿元,同比增长12.6%。20家公司,19家存货增多,就连茅五泸也无法幸免,只有1家——顺鑫农业(牛栏山)是减少的。

因为库存积压,经销商不得不选择薄利多销,降价销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称,因经销商急于变现,部分名酒和二三线品牌市场成交价低于经销价,价格倒挂现象严重。这个现象的严峻程度超过现金流压力和库存压力。

例如:

一瓶酒鬼酒52度内参,打了近7折;

一瓶53度汾酒青花20,打了75折;

一瓶53度青花郎,打了近8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部分白酒价格倒挂排行榜 来源:红星资本局

海纳机构总经理、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吕咸逊在今年年中说过:

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是过剩的。预计到2025年,酱酒产能也是过剩的。

中国消费者报今年年中的一篇报道也指出:

当下,白酒产业已从增量发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减产与扩产齐飞

对于白酒产能过剩,行业巨头泸州老窖是这么理解的:

大家一直诟病白酒产能过剩,实际是指低质产能过剩,而有品牌有品质的纯粮固态酒产能仍然有更多市场需求。

这是泸州老窖拉踩同行、自吹自擂,还是一句大实话?

这得从此轮白酒周期说起。

过去30年,白酒一共经历了3个周期:

从1989年进入上升周期,后因亚洲金融危机进入下降调整期;

2003年前后开始,又经历一波上涨期,并在2012年底由限三公引发下降;

2016年,白酒再次进入上升周期,直到疫情来临。

来源:否极泰董宝珍

2016年开始的这一轮周期,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减产。

2022年,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是671.2万千升,还不到2016年的一半。今年的情况更差,前10月白酒产量347.8万千升,刚刚达到去年一半的水平。

2016年至今白酒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明明在减产,库存压力还这么大,只能说明一件事:

白酒销量不佳。

但这事怪就怪在:明明销量不佳,但白酒产业的收入是增长的。2016年至今,白酒行业利润总额逐渐增长。

财新网一语中的:收入增长主要靠提价。虽然出现价格倒挂,但厂家对于提价永远蠢蠢欲动。近些年,茅台不是在提价,就是在提价的路上。

图源:财新网

第二个奇怪的点是,行业巨头非但没有顺势减产,反而在扩大产能。

根据新京报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起码有贵州茅台、五粮液、今世缘、山西汾酒、舍得酒业、水井坊、泸州老窖7家上市白酒企业宣布实施技改、产能扩建等项目。

当然,这仅限于行业龙头。实际上,2016年以来的周期,确实是“整体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不足”。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

白酒产业整体产能过剩与优质白酒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这也意味着,减产最多的是中小规模,或者实力不强的厂家。绝对头部之外,难言赢家。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到1593家,但到了去年只有963家,降幅达到4成。

一边是提价和价格倒挂,一边是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国白酒行业,正处在变的前夜。

万物逃不过周期

这种变表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白酒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私募大佬董宝珍曾因重仓抄底茅台一战成名。他说,自2022年开始,白酒行业已经进入第三个周期的下降期。原因在于,不断的提价与受挫的消费能力导致库存高企,降价甩卖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茅台价格一流狂奔,历经3年疫情低调了一会儿,今年就提价了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天茅台出厂价趋势图

在白酒行业,茅台也是“锚”。多数厂家,尤其是定位中高端的酒厂,往往是闻茅台而动,跟着茅台涨价,以维持其高端品牌形象。当然,出厂价也就那么回事。如果不好卖,经销商就会降价,形成前文所说的价格倒挂。

但正如两桶油,先提价后降价,实则先大涨后微跌。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贵了,不买立马省千百块。

董宝珍还提出一个概念:“白酒的价格泡沫”,并列出公式:

白酒价格泡沫=白酒价格-消费者消费能力

怎么理解呢?

因为中国白酒独具的社交属性,所以消费能力跟经济周期捆绑得更加紧密。甚至有分析认为,白酒周期与房地产投资增速正相关。

这不难理解:房地产行业拿批文、拿项目,哪个不靠酒局开路?延伸开来,其实几乎所有的商务活动,也都离不开茅台、五粮液。喝掉、送掉的空瓶子,能绕地球好几圈。

结果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和国际局势拖累,经济下行,商务活动少了,白酒消费也少了。

社会集团消费之外,个人消费也因经济下行大受影响。网友笑称:“以往年轻女婿会给老丈人送一箱茅台,今年估计只有一箱黄盖玻汾了”。

那么,想要摆脱下行趋势,迎接下一个白酒周期,就要刺破价格泡沫,降价换销量。董宝珍说:

白酒的供需关系不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矛盾,而是消费能力和价格的矛盾。白酒过剩是价格问题,可以通过降价解决。酒厂早降价早解脱,晚降价晚解脱。

所以,2022年开始,白酒已经进入大周期的下降拐点。

中小酒厂再临生死劫

剧变的另一种形式是中小酒厂的出清。

首先,无论是明升暗降还是直接放价,白酒的降价幅度还要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问题恰恰在于,购买力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从2016年开始基本维持在30%以下,但去年又回到30.5%。食品支出高了,说明其他消费支出少了,或者收入少了。

这对中小酒厂是一个打击。因为其产品溢价不高,成本控制也不够理想,降价空间不大,无法参与行业龙头的价格战,其销量和利润也会下跌。

就像这次茅台镇酒厂停产传闻,实际上是主要销售基酒的酒厂关停、减产。基酒,是指酿造后未灌装的半成品酒,再卖给他人贴牌。这些酒厂的客户偏中低端。

第二,官方整治也在继续,给了中小酒厂又一个打击。还是以贵州仁怀为例。前些年,酱酒大热,资本纷纷入局,新开的酒厂扎堆开在仁怀这片弹丸之地。结果这些中小酒厂或者小作坊,不但无序竞争,还污染了当地环境,砸了茅台镇酒的招牌。

对此,2021年,仁怀市开始了对小酒厂的综合治理。《仁怀市白酒产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提出,仁怀市将通过3年努力,综合治理白酒生产小、散、弱企业600家以上;到2025年,仁怀市白酒生产企业总数明显下降,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家。

到了今年,政府还规定,窖池数量不到24个的小作坊需要关停。

很明显,仁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第三,消费升级是长期趋势,也是对中小酒厂最大的打击。

有研究发现,人均酒精消费量和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酒精消费量先升后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有钱后不喝酒,而是少喝酒,喝好酒。

2012年,大陆人均GDP和人均酒精消费量就已经接近。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每个人喝酒的量会下降,酒类消费从拼数量到拼品质。

同时,进入21世纪,大陆人均酒精消费支出呈总体增长趋势。2005年时在200美元上下,但和发达国家相距很远,也不及韩国的一半、法国的30%。因此,中国的酒精消费支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来源:光大证券

这对于头部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虽然目前经济低迷,但长期来看,中高端白酒会越来越有市场。口感、健康,而非价格,会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首要因素。

而且可以预测的是:

未来三五年,酱香酒可能还会迎来一次短缺和涨价。因为今年酱酒行情不佳,一些酒厂选择不投产,会影响未来几年酱酒的产量。

但对于多数中小酒厂而言,就是另一番景象:在多股力量合围下,它们已经退无可退。高端才是唯一出路,但高端谈何容易?

就像上世纪沿海地区的村镇工厂,承接三来一补,红火了一段时间。但随着产业转移和升级,这些小厂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逐渐落伍,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所以说,白酒发展史,何尝不是一部经济发展史啊!

参考资料:
光大证券:长期天花板仍高,供需错配改善途中——关于白酒行业长短期问题的思考
正解局:白酒,为什么卖不动了?
红星新闻:白酒行业内卷,除了茅台都在倒挂?白酒倒挂排行榜来了
否极泰董宝珍:白酒已经进入大周期的下降拐点
腾讯新闻棱镜:茅台镇90%酒厂陷停产?多为半成品酒厂,有老板投资减少了75%
红星新闻:茅台镇酒厂关闭整治潮:有人停业、有人花费百万,投资热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