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道至简

抽象,并非空无一物。

1911 年,听过作曲家勋伯格( Schoenberg )的音乐会,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 Kandinsky )完成《印象第三号》一画。这幅由大小色块构成的画作,看似无物可识,实则以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了抽象绘画所隐含的具象因素与曼妙韵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象第三号康定斯基 1911 年

图画色块之前,康定斯基先是完成了一幅草图。速写性质的草图,是对音乐会演奏场景的快速记录。若将它与最终作品同比,观者便会发现,“空无一物”的《印象第三号》,竟有了可以识别的具象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象第三号》草图

具象与抽象的细微转换,不仅仅是物像显现或消失的单一变化。康定斯基试图用色块与色彩的对比,呈现自己对勋伯格音乐的理解——他用大面积黄色,阐释勋伯格音乐中明快的大调旋律,其余色彩是具象的演奏者、观众与钢琴,也是乐曲中抽象的跳跃节奏与美妙乐符。

显而易见的是,观看这样一幅画作,单纯依靠视觉去识别具体物像,已不再有效,通过调动自身敏感触角,感知画面中色彩碰撞传递出的精神韵味,蔚为重要。如康定斯基所写:抽象艺术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启迪人的心灵,使之充分感受到周遭世界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本真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象第三号》局部

实际上,通过艺术感知外物、以抽象表达触及广阔精神世界的创作方式,不只存在于西方艺术中,中国古代虽无抽象概念,文人与画者却早已在意象层面抵达抽象秘境。

观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即可意会到古之“抽象”气度。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的《自叙帖》,是怀素以细笔写成,其用笔干湿相宜,圆转遒劲,其行笔有疾有徐,节奏疏朗,由卷首读至卷尾,犹如听一曲舒缓悠远的古琴曲,沁人心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叙帖》局部 唐代 怀素

题之自叙,意为叙述自己。只不过,这则讲述怀素生平的磅礴文字,不着意于单体字形,通篇强调连绵草势,使得常人难以辨识作品中的具体文字及其含义。正因如此,阅读层面上的《自叙帖》,具有了抽象意味。

有意义的是,抽象模糊的字意与字形,并未影响观者赏读。站立长卷前,体味整幅作品的气势与节律,想象墨色行走时的痕迹与力度,一种神采轻盈之感,跃然而出。这恰是康定斯基提及的抽象艺术启迪心灵的作用,而在中国文化中,谓之澄怀味象。

南朝画家宗炳的“澄怀味象”理念,将中国审美提升到了新高度,它使古今文人观者,心怀空明心境,通过品读一幅画、一卷字,就可到达精神上的气象无垠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叙帖》局部

中国艺术的无垠之境,与西方抽象的本真意味,有内在含义的共通性,它们因无形而致广大,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疆域。基于不同文化而来的两种艺术,均是对外物的内化表达,它们仍然向前,偶有相交。今时,能够融会中西创作精神之佼佼者,当是艺术家谭平。

与多数艺术家相近,谭平也曾经历传统造型艺术训练。在早年版画创作实践中,铜版画的独特制作过程,为他对抽象之美的理解,打开了一扇窗。“当时我做的抽象绘画是偶然情况下的一种发现,这种发现还是从形式感出发的,就是(铜版)腐蚀完之后出现残破的感觉,这种残破本身就是一种形式感,”他说:“今天看来,我觉得和抽象关系并不是非常大,或者说只是抽象艺术的开始。”

抽象 铜版画 谭平1988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谭平出国继续学习。

始于康定斯基、历经七十余年的西方抽象艺术体系,使他对原本只停留在“偶然”和“形式”中的抽象概念,有了完整且深入的理解。浸润于此,谭平带着更加自由的创作意识,彻底走向抽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题 铜版画 谭平1997 年

多年后,因父亲患病接受治疗,谭平对时间与生命有了更为切身的体验,这样的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

叠加色块和长线条书写,开始成为他并行的两种创作方式。互不侵扰的两种创作方式,以覆盖和连续的方法,呈现着艺术家对时间的理解。有趣的是,覆盖与连续,分别象征时间的不同维度与属性,同时,它们又分别指向了西方与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题 谭平2008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m 木刻 谭平 2012 年

2013 年,谭平的艺术探索之路,迈向新阶段。

曾经彼此独立的两种创作方式,归于一处,终至无垠之境。就像完成于 2020年的《闯入者》,因色彩的多次覆盖、叠加,画面由平面走向了纵深,相互关联的色块,继而有了定格时间、构建空间的可能;那些自由的线条,犹如怀素《自叙帖》中的笔痕,它们看似任意,实际皆在法度之中,自如而轻逸。

谭平将色彩、线条、时间与空间统绘于一画,塑造出了一个生生不息又活力自现的世界。这样的意蕴,与中国文化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清代画僧石涛所言: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闯入者 谭平 2020 年

对于创作、对于艺术,谭平曾说:艺术最重要的也许永远不是形式的问题,而在它是否是来自于你内心的能量。

艺术家将生发于内心的能量呈现于画布,观者直面画布,感知能量,将会获得无限启发,此为艺术的良性循环。2023 年岁末,国窖1573联名艺术家谭平,以其作品《闯入者》为创意进行二次创作,推出国窖1573×谭平“气象无垠”艺术新春酒,正是对抽象艺术内在精神的无限延展。

艺术新春酒中的蓝色,象征大海的广阔与辽远,黄色和红色似是一天之中的日升与日落,三种意象在金色线条的串联下,隐喻美好灿烂的一天、一季,以至一年,同时,三种意象皆为抽象,它们行至无边疆界,表达着“万象归春,气象无垠”的美好祈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窖1573是中国第一个“中文+数字”组合命名的超高端白酒品牌,被誉为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1996 年,泸州老窖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古窖池群落,被认定为白酒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始有“国窖”之声名。“1573”则是指这些国宝窖池建成于公元 1573 年,并持续使用至今(今年正好是 450 周年),“国窖1573”品牌由此命名。

“气象无垠”艺术新春酒将谭平的艺术创作与国窖1573的珍贵稀缺相融合,具有极高的品鉴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对于两者的融合,谭平在发布会现场分享此次艺术新春酒的创作初衷时如是说:“这个作品当中的红色、黄色是作为‘闯入者’来到深黑色、蓝色的基底上。在我看来,感性是理性的闯入者,红色是蓝色的闯入者,艺术是生活的闯入者,而酒,是艺术的闯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平作品《闯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谭平

国窖1573艺术新春酒自 2020 年起推出,每年联名一位当代艺术家,每年推出一款艺术新春酒,每款仅当年生产,每年每款全球限量发售 6 万件。除此之外,国窖1573艺术新春酒的价值还在于它的公益属性。

2020 年,国窖1573与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联合启动了“当代即未来”艺术公益项目,以“当代的记录者,未来的影响者”为项目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的持续发展,并落地执行了艺术新春酒销售捐赠计划。截至今年末,国窖1573已向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捐赠金额 200余万元。

该艺术公益项目每年还有专项资金资助当代艺术类书籍采购、档案库文献资料馆建设、档案库数字化中心建设,支持中国重要艺术展览、艺术论坛、艺术沙龙等活动。

在国窖1573支持下,当代艺术档案库的网站建设已经完成,截至目前上传文献资料 392474 份,资助档案库采购文献资料共计 4057 份,扫描刊物 52844 页,扫描其他文献 99811 页,录入词条 476317 个…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留存珍贵的文献记录,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之美。

自古以来,文人作画亦饮酒,美酒和艺术因具有天然的共通性,早已成为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国窖1573已连续推出五款艺术新春酒,2020 年携手方力钧共赞“大浪淘金”,2021 年携手张晓刚共启“东风面”,2022 年携手庞茂琨共创“大时代”,2023 年携手薛松共绘“松峦锦秀”,而与艺术家谭平合作展现出的“气象无垠”,无疑是国窖1573艺术新春酒跨界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言之为里程碑,是因为艺术新春酒与谭平作品在中国文化哲学层面的高度契合。

古人造“美”字,原意是羊大为美。羊大谓之美,含有古老的味觉信息,而味觉终究抽象,于是才有了满是褒奖之意的“美”字的生成。由此,需要味觉体验的白酒,也便成为了一幅悠远的抽象画,它与谭平作品一道,同现气象无垠之态,它们均需慢慢品味,亦均可言之为美。

注:请理性饮酒,未成年人请勿饮酒。

部分参考:康定斯基《点线面》、莫一奥《艺术家的音乐清单》《色彩狂徒》《美出天际的》、李旭《关于“画画”的言说——简述谭平的抽象艺术》、LCA《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