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7月12日“河内”号战列舰弹药库爆炸沉没以后,在短短十三年时间里自爆沉没了四艘主力舰的日本海军总算暂时摆脱了厄运,直到1943年6月8日,才迎来了第五艘自爆沉没的主力舰,“陆奥”号战列舰。

和此前不是担任过联合舰队旗舰(日俄战争时的“三笠”、甲午战争的“松岛”),就是在日本海军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日本第一艘自己设计建造的主力舰“筑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第一艘自造的无畏舰“河内”建成以后担任过联合舰队的旗舰)的诸位自爆沉没的前辈相比,“陆奥”相对要逊色不少。就连引以为傲的超大口径主炮,作为“长门”的姊妹舰,“陆奥”也只能夸口说自己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大于16英寸(406毫米)口径舰炮的战列舰之一,不好意思说第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门”级战列舰

不过是个人总有些亮点,“陆奥”细究起来,也有那么一些值得一提的地方。

首先,“陆奥”曾经创造过日本海军建造史上的舾装奇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之间的海军竞赛越演越烈,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让各国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这五个当时世界上海军最强的国家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的海军军备规模。

《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在进行的军舰建造计划必须停止。1921年商谈细节时,“陆奥”还在进行舾装,还需要大约六到七周才能完工,原本应该在废弃之列。日本代表团辩称“陆奥”已经竣工,随即在会后紧急致电国内告知此事,要求立刻在欧美察觉之前完成剩余舾装工作。

停泊在佐世保军港中的“陆奥”

接到电报的横须贺海军工厂立刻动员全体工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连续施工,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完成了剩余工作。此外舰内还紧急布置了从横须贺镇守府大楼和其他军舰上借来的家具、炊具和餐具,甚至还从海军医院里拉来一车病人,让他们住进了“陆奥”的卫生室里,伪装成是舰上生病的水兵。

就这样,“陆奥”终于瞒天过海,让英美误以为确实早就完工,躲过了被拆解的命运。

其次,“陆奥”是旧日本海军自爆事故中吨位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艘。

“陆奥”作为一艘超无畏舰(日本称之为“超弩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达到了33800吨。相比之下,“松岛”的标准排水量只有4319吨,“三笠”号战列舰是15140吨,“筑波”号装甲巡洋就是13750吨,“河内”号战列舰也只有20800吨。“陆奥”是旧日本海军自爆的五艘主力舰中,吨位最大的一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月横须贺港内改装完成的陆奥

而且吨位大,需要的水兵也就多,自爆时死的人自然也多了。加上自爆的当天,也就是1943年6月8日上午,土浦航空队的235名少年预科生也登上“陆奥”,开始为期三周的实习,这让舰上的总人数达到了1471人。

加上中午12时15分爆炸发生以后,“陆奥”在不到2分钟时间内就向右倾倒沉没,根本来不及逃生,因此最后只有350人被救起,其他包括舰长三好在内,全部随舰毙命,死亡人数也是日本自爆事故之最。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陆奥”都创造了日本旧海军自爆史的记录,堪称日本海军史上最大的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