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我国农村最低一级的生产组织单位和基本核算单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分田分地分山到户)的全面铺开,终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1980年,我才12岁,在小学读高年级,每到暑假,我就参加生产队劳动。

早晨5点多,就出发,到了田里,天才蒙蒙亮,脱下鞋子,踩在地上,开始用镰刀割,泥巴溅了一身,也顾不得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割稻子

不久,就觉得腰酸背痛,嘴里直嘀咕“太辛苦!”生产队的青年说:“这算不了什么?插秧才累呢!”夏天,双抢季节,割完稻谷,又开始插秧。很快,我就尝到插秧的滋味!插秧,田里放了水,一脚踩下去,脚陷入烂泥里,很不便走路。更难受的是秧苗要插的整齐,不到半小时,腰都挺不直了!更苦恼的是蚊虫叮咬,那滋味不好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拔草

过不了多久,还要拔草,这也是受罪,腰酸背痛,晚上躺在床上,全身酸痛,翻来覆去睡不着!

还好,生产队照顾我,让我晒谷子,天气炎热,我在生产队晒谷坪,把谷子平铺在地上,然后用耙将谷子进行不断地翻晒。整个过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我要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劳动,头昏脑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晒谷子

我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咬咬牙,坚持下来,就是心中有个盼头。盼望生产队炊事员阿姨早点送点心!我好饱餐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馒头就是美食

那时候,每天下午4点左右,炊事员就挑着担子来到田边,点心主要是面条、面片、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条

那个年代,粮食不够吃,我记忆犹新,家里是吃捞饭,在锅里煮米饭,捞起来,倒在饭蒸里,然后倒上番薯丝,蒸半个小时。开饭了,吃一碗饭,吃一碗番薯丝!几乎是吃青菜,一个星期吃一次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饭和番薯丝

那时候,生产队实行工分制,全劳力(年轻能干)的一天最多12工分,我连半劳力都算不上,只有4工分,报酬太低了!但我还是喜欢在生产队干活,就是盼着每天吃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