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县北区先代人民为什么要修建这条蒲塘石路呢?说来简单,就是我们鬱林县北区地带,从卖酒街起,直到蒲塘圩这条古路,大部份是位处崇山竣岭之间,其中尤以楼山峡谷,曲径崎岖,行旅往来,多有蜀道之感。但是这条道路,自古成为南北官员和商民往来的通道。例如古来传说三国吴派陆绩为鬱林郡太守(当时郡治设在布山,即今贵县),曾出巡视察南流县(今玉林)、白州(博白)等地,陆氏就是经浔州(今桂平)渡浔江,而进入我们县境内的蒲塘,然后经洛阳、枫木营、卖酒街而到南流县。又远在晋代的石崇,卸去交趾令后,渡北部湾进入博白,以数斤珍珠聘娶博白美女梁绿珠为娇妾,也是道经我们的鬱林,再经蒲塘、大洋,渡浔江而北返河南,建金谷别墅以藏娇。所以,从今日的玉林城向北行经蒲塘而过浔江,是古代行政官员和商旅往来南北的要道。因此,民间叫它为通州大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的了。

按:本文写于1986年,作者陈衍英先生,小平山人。解放前曾任抚康中学(鬱林县立二中)国文教员、后任鬱林日报社长、1947年出任鬱林县文献采编。
(一)
远在一百六十多年前,曾以鬱林县北区的蒲塘圩为中心,由民间集资修建有石路一条。北端起于现在蒲塘公社龙平大队的锦江桥(又名白马桥),南达现在小平山公社解放大队的登高桥(现叫党州大桥),全长约80多华里,路面约一米余宽。在这条石路北端锦江桥头,建有白马茶亭一座;在南端的党州桥头,也建有党州茶亭一座;石路中段的楼山北麓下,又建有楼山茶亭。这些茶亭和石路,都是我县北区先代劳动人民为广大群众利益而建筑的。可说是我们鬱林县的古迹之一。

(今白马桥石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条通州大道,多在高山峡谷中,古代交通工具简单,一般是靠笋舆(轿)和驴马,而肩挑者更众。因此,这条通州大路就有修筑的必要。

据说大约是在清代道光年间,先由抚康乡石山坡(即今蒲塘公社石山大队)萧承萱富绅和回龙平山村(即今蒲塘公社龙平大队平山村)的梁书龙两人发起集资取材,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筹划,才兴工修建。先后用了九年多时间,工程才算初步完成到塘角石门(即今小平山公社枫营大队利鸡塘生产队的塘角山峡口处)。过了两年,又由抚康乡竹根冲(即今小平山公社枫营大队竹根冲村)的周丹桂庄富户发动集资接住塘角石门而修筑到党州大桥头。以下接卖酒街大路,这一段比较平坦,就不再修筑了。

依我的目见,这条石路遗留下的残余路段,在当年修筑时,路基高矮不一,高者两米多,矮者亦超过0.5米,全由石块砌叠,路面则以石灰石板铺砌。这样,可以想见前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筑成工程如此巨大的石路,确可称为伟大的建筑了。

后来因年久失修,加上雨淋水冲,这条石路遂有不少路基崩塌,路面亦随之而损坏。迨民国二十二年(1933)以后,广西军阀集团施行所谓三自政策,借名改建乡村道路,这条前代劳动人民以双手和血汗筑成的蒲塘石路,便被彻底毁坏。

(三)

蒲塘石路两端和中途楼山峡谷口,各建有茶亭一座,规模宏伟,设备完善,为行旅者称道。

白马茶亭

白马茶亭是在蒲塘石路筑成后兴建的,地点在今蒲塘公社龙平大队锦江反洪道的北端,正在尖岗岭的南麓。古代的蒲塘石路是从茶亭的门口通往浔州大洋、大湾塘而渡江。所以是为了方便行旅饮水而建立的一座茶亭。

茶亭采取寺庙式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分为两座:上座是茶厅和烹茶工人的住所,下座为一幢排楼形式建筑。排楼里面是一间宽敞的大厅,是行旅者憩息之所。设有石凳,布置井然。在上下座的墙柱上,摹书有对联二首:

锦水烹茶欣解鬱;

江湖行客快通浔。

七尺躯,担当古今大事,勿慌忙,坐坐去;

一双足,历尽天下全图,且停下,吃吃茶。

茶亭背靠巍峨矗立、松林蓊鬱、苍翠欲滴的尖岗山,面临碧波荡漾,蜿蜓远伸的锦江。亭前种有几株榕树,浓荫蔽日,树根设有几条石凳,供商旅行人憩息,端茶品茗,清风拂拂,十分凉快。抬头可鉴枝头小鸟;俯首可赏江里银波,劳顿全消,旅途顺适。

(图为白马反虹管,为白马亭旧址,原亭前古榕树仍存,

至今仍有不少碎瓦片)

这间茶亭建成后,置有田产十多亩,将收益设置茶水,免费供过往行人饮用。这间茶亭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时候,广西军阀集团推行三位一体制(即乡长兼中心校长和民团后备队长),将这间茶亭改建为上抚康区远治乡公所。解放之后,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已将这间茶亭房屋拆作其他建设了。

楼山茶亭

楼山茶亭是和白马茶亭同时兴建的,地点在今蒲塘公社(注:现洛阳镇)大礼大队楼山北麓,距离洛阳圩约六华里。茶亭结构大致与白马茶亭相同,分为上下两座,系古代寺庙形式。上下厅均为行旅者憩息之处,设有凳台和饮茶器具。

(楼山茶亭碑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亭的建筑物,大部份用火砖建成,栋梁之上,有雕龙画凤,墙上还有精致的壁画,十分雅致。上下座的中间为走廊;南北两头为拱门,宽敞而华丽;上座的中厅里,摹书有对联一首,文曰:

楼山曲径崎岖,今有坦途通南北;

茶亭巍峨矗立,常备香茗待仕商。

解放后,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蒲塘公社在茶亭背面的山上,开辟楼山林场,已将茶亭上座拆建其它房屋,下座亦改为工人住所。

党州茶亭

党州茶亭的建筑,大约比上面两座茶亭迟几年,地点在党州大桥的北端。建筑物也分为两部份,在路之东侧为六角形茶亭是供行旅者休息之所;在路之西侧则为茶厅,是专作烹茶饮茶之所。均系仿照一般亭榭的形式建成,颇为美观。茶厅墙柱上,书有当时知州撰写的对联:

陆羽停车,这间便是烹茶店;

刘伶问路,此去当经卖酒街。

上面这首对联,后人多谈其写得很好。因为陆羽是唐朝竟陵人,隐居苕溪,性嗜茶,著有《茶经》三卷。这里运用来作上联,颇合茶亭意义。刘伶则系晋代沛国人,纵酒放达,著有《酒德颂》传世。现在以之配入下联,则见党州茶亭与卖酒街遥遥相对,一茶一酒,更觉文意隽永,茶亭更加为人向往了。

(图为重修登高茶亭碑刻)

现在,党州茶亭东面之六角亭,早已崩塌,西面之茶厅,在解放后修建新公路时,又已改建为党州道班的住所。(完)

后记:

在党州村史馆现存“剙憩亭题名誌”碑刻,碑刻记有原抚康人士捐款名录,摘抄前面捐款最多者名录:

蒄塘村 沈俊修 捐钱伍仟文正(今蒲塘镇关塘村)

蒲市北门街 信和店 捐钱伍仟文正(今蒲塘镇北兴街)

蟾蜍岭童生萧睦先捐钱伍仟文正(今蒲塘镇石山村蟾蜍岭萧屋队)

瓦窑头监生職员 凌俊䳫鹕 共捐钱伍仟文正(今高峰镇瓦窑头村)

蟾蜍岭童生萧得善 捐钱伍仟文正(今蒲塘镇石山村蟾蜍岭萧屋队)

(图为碑刻原件)

(碑记与告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