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3年12月14日,俄罗斯工程院(Russ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RAE)院长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古谢夫(B.V.Gusev)院士向我校博士生导师、测绘学院特聘教授郑伟发来贺信,祝贺他在2023年11月23日召开的俄罗斯工程院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Foreign Full Member, Academician)。根据《俄罗斯工程院章程》,希望郑伟教授为推动中俄两国的科学与技术可持续发展贡献创造性成果和开展富有成效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伟

郑伟,1977年生,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入选“兴辽英才”攀登学者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计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杰出青年人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重力/测高反演和水下智能导航。现担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和天空海一体化导航与探测专委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天安全平行系统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Remote Sensing》(SCI)、《Applied Geophysics》(SCI)、《中国惯性技术学报》(EI)、《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等期刊编委和《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丛书》编委,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兼职教授/博导,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组长、国家高分专项重力评审专家组长、中国专利金银奖会评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评审专家等30余项。主要研究成果: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110余篇);独立作者在《科学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等资助;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和受理45项;获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铂金奖(第一发明人)、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银奖(第一发明人)、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2018/2020)、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一发明人)、中国发明创业创新一等奖(第一发明人)、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地球物理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十佳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中国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发明创业人物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技术创新奖等30余项;主持军科委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发“慧眼行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青年(结题特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青年人才项目、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和青年创新促进会基金、日本JSPS项目、国家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基金等50余项;研究成果获西班牙科学院、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25个航天、测绘、海洋、国防部门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工程院

俄罗斯工程院成立于1990年,是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学机构和全俄公共组织,其前身为苏联工程院,并由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工科部、国防部、航天航空署等部门联合成立的跨行业科学机构,首任院长是俄罗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普罗霍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需通过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力,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地位,经过院士推荐、形式审查、材料审核、专家答辩、学部选举、主席团选举审议、俄罗斯工程院大会通过等多轮严格的学术评审和遴选程序最终确定。俄罗斯工程院现有院士1500余位,其中外籍院士200余位,包括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宋健院士、徐匡迪院士,现任院长李晓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院士等多位两院院士和科学家。

▲@LNTUers,校园楼宇、场馆、园林等你来命名!

▲三位院士回母校 畅叙情谊共话发展

▲工大人的早C晚A!

来源 | 人事处

编辑 | 宋佳潼

责任编辑 | 陈绘阳 宋佳潼

审核 | 孙海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形象宣传片

投稿邮箱:lntuxmt@163.com

长期面向广大师生、校友征集文字、图片、视频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登上官微、官博 、抖音、bilibili等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