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看一位老同事,觥筹交错间聊起来当年的一位经理。早年清华大学毕业,在企业时间很长,有些工作水平。

老李当时还是小李,在车间负责QC小组项目推进,定期需要在办公会上汇报进度。

车间的QC小组,已经从至少前两任工程师传到现在。有些小组的项目,确实是老大难问题或者已经是车间生产因素的极限,想要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比较困难。

可形势所迫,还不得不持续汇报。这样一来,有时候就是走过场。对比数据,说明进展,领导指示。

有次汇报过程中,这位经理突然开始提问,问了好几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基本意思是这个项目没有太大进展,没有充分利用好QC工具,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小李年轻气盛说:“不行您到车间来推进项目试试?”幸而生产部的主管副经理在,批评几句然后把事情茬了过去。

备注:QC小组法,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

QC7工具是指以通过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QC7工具,在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被经常使用、在推进品质改善的基础上进行重要的理论性思考和数值分析时较为有效。QC7工具分为检查表、柏拉图、特性要因图、图表、直方图、散布图(相关图)、管理图。

QC工具确实好用,尤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用好了工具如虎添翼。

但如果指标确实已经到头,就像闪电博尔特的短跑世界纪录,再怎么用分析工具可能都无法突破。

比如,车间人工成本,假设月平均工资6000元。考虑通货膨胀,人员稳定等因素,一般人员工资每年增长5%到10%比较科学。

假设增加一台设备100万元,可以稳定用10年,平均每年投入10万元,能代替两个工人。两个工人按照6000每月,一年就是14.4万,考虑到每年增长支出还要更多。显然每年花10万购买设备比雇用人工合适。

如果购买设备动作已经发生,车间流程也足够优化的话,这时还要提出来降低员工成本,比如必须控制在每月5000以内,就等于制定无效目标。

针对无效目标进行的所有动作都是徒劳。

明智的目标制定和决策,一方面依靠科学数据的积累,根据以往趋势对未来做判断;一方面也来自多年沉浸行业其中的感性认知,知道风来了扬帆,冬天来了得存粮。

就怕一没有数据二没有认知,还要大言不惭的去做决定。

而发现这些是徒劳动作,还在告诉你没有用好工具的言论,就是典型的马后炮。

象棋杀招里,用上马后炮,对方大概率无力回天。而形容事后诸葛亮的马后炮,是当头炮放在对方跳马之后,那才晚了,才是大家常说的马后炮。

下象棋多有在旁边支招的,着急时恨不得亲自下场。却少见总是马后炮的,有点常识都知道,事后发表这么走那么走就能赢的高论最讨人嫌。

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最应该做的,是找到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意外,人员,制度,流程,物料,方法,设备……然后逐一解决,确保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优秀的团队是如此操作,而不是空放一堆马后炮,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今年国内股市依旧牛不起来,熊的一比。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些妖股能涨好几倍,就像最近比较火的“东西南北中发白”麻将股。

妖股年年有,每年也有在年底举例,告诉股民如何利用妖股从1万元炒到1个小目标的。

这也是典型的马后炮,在已经知道股票上涨结果的前提下,把1万元代入其中。这时倾家荡产也要多放10万,100万。

也是基于这种常识,就更没有人相信,居然有人花10万买了5万注彩票,每注中了4000多元,累计2.2个小目标还不用交税。

知道彩票中奖号码去买彩票,谁都会买。

马后炮最高明的地方就是无法反驳。因为在知道结果的前提下,正确和错误的原因都是显而易见。

而马后炮最低劣的地方也恰在此处。摆在桌面上的事实,根本不需要什么大师解惑。

真正大师做的是一句老话:防患于未然。

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要能预测风险,然后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

多数企业,在年底12月份左右,就会开始编织明年的预算。销售业绩目标,营业成本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分析等等。

在新的一年中,围绕预算不断推进企业经营。除非发生剧烈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波动,一年后基本上能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目标。

预算预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来没有老话讲:多放马后炮。

那为什么会发生马后炮的现象呢?

第一:没有躬身入局。

下象棋旁边支招事后分析的,不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的人。提出问题的经理,进车间的次数都数的出来。拿着妖股做分析的,股市常用术语可能都没掌握。

没有沉浸在事件过程中,就更容易脱离,也就更能在事后给出英明建议。

对一个已经发生且自己不用负责的事件,发表评论,指点江山,多巴胺得多释放好几倍。

第二:自我认知颇高

刚学会下棋的小孩,不会指手划脚,更不会放马后炮。成为专业选手级别的,历经风雨,也是如此。观棋不语真君子,就是这么来的。

恰恰是处于中间的,有一定积累却又没有做到极致,在发现有事件可以发表所谓高见时,才会按耐不住。

前几天吃饭,有位大哥说,在四十岁左右,就是感觉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服。说得太对了,老李也曾经这么想过,然后被现实狠狠打脸。

心理学讲,普通人都会认为镜子里的自己要更帅更美。

马后炮心理学讲,普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炮更猛更精准。

不过话说回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能放马后炮的,都是同学、同事和亲人。

在他们看来,可能更多是善意的提醒,温柔的批评。

炮声隆隆,不听不行。

让善于放马后炮的人不放马后炮,很难。因为“认识我自己”就很难,何况要帮助别人这么做。

但行动之前作出预案,对最好,中间,最差结果都有对应方案和心理预期,不难。

最好和中间结果,马后炮放不出来,没用。下棋的比看棋的技高一筹,落子有章法,看棋的一定老实。

最差结果,有预期和计划,马后炮放出来就怼回去“早有方案,无须多言”。下棋的棋逢对手,即使没有赢,也对各种走法有预判,看棋的一样服。

说白了,只有让自身的认知超出马后炮的认知,才能再也听不到这些炮声。

以上就是有关马后炮的马后炮。

全文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