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立五年后,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企业——光束汽车终于要落地了。

在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8批)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中,“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备注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MINI纯电动车即将获得“准生证”,为明年量产及正式对外销售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之前公开的信息,光束汽车是由长城汽车和宝马共同投资51亿元建立的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国产MINI电动汽车。

2019年,光束汽车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启动建厂,年标准产能为16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光束汽车采用合资不合营的方式,产品销售仍在两家汽车品牌内部渠道进行。今年10月,光束汽车生产的国产全新Mini纯电动车型在光束汽车工厂正式量产下线,并将于2024年上市并供应全球市场。

从成立到生产资质落地,业界等了光束汽车已经太久。就连同年确定国产的smart,首款车型已于去年9月份开始交付。与此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科技快速迭代的特性,如今新能源汽车内卷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格局开始不断重塑。姗姗来迟的国产MINI,还能扛起增长的大旗吗?

扎根中国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表示:“光束汽车合资项目将会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质量最高、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中外合作。”

根据最初规划,光束汽车不仅负责生产,还包括双方在中国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预计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均将在此投入生产。

今年9月,宝马集团发布声明称,MINI品牌正为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加快未来产品和生产布局,光束汽车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其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国产全新电动MINI Cooper在光束汽车工厂下线,首批SOP车型(小批量生产)仅供出口。此次量产的新车为全新一代MINI COOPER的高配SE版本,搭载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为160kW和330N·m,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7秒,电池容量为54.2kWh,WLTP标准下纯电续航达402公里。此外,新车支持11kW交流慢充和95kW直流快充。

除生产全新MINI Cooper之外,光束汽车工厂还将生产一款MINI Aceman紧凑型跨界车。

时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高乐也曾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进一步深化在华根基,并与我们的中方合作伙伴长城汽车共同开启MINI品牌的新篇章。结合中国在电动出行领域的创新优势和MINI品牌的独到风范,我们期待MINI品牌能够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上再续成功。”

亟待转型

过去的五年里,MINI在华年销量稳定在3万辆左右。2022年,MINI品牌在国内只卖了2.87万辆,仅占宝马集团在华销量的3.63%。

反观宝马MINI的竞争对手smart,自2022年9月国产车型开启交付以来,smart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累计交付量已达到4.6万台。今年前10个月,该品牌共完成了3.66万辆的交付任务。而产品方面至今已推出两款电动化车型。

smart的成功破圈,或许也表明中国电动车供应链+成熟世界品牌的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可期。所以,MINI电动化的转型愈发急迫。此时MINI国产进程的落实,也给了业界一剂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业内看来,MINI品牌是宝马集团电动化转型的主要阵地之一。按照宝马集团此前发布的战略,MINI品牌将在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车,并在此后全部投产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代初,MINI将成为宝马集团旗下第一个实现纯电气化的品牌。

未来中国在小型纯电动车市场方面潜力较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出行的便利性、路权优势、叠加使用成本的优势以及好停好放等优势来看,综合小型电动车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国产MINI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中国市场规模也比欧洲要大,但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车型繁多,国产MINI究竟能否成功破圈,还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