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12月14日的声明,可以总结为四句话:

内部批评向外露,回避焦点官话出,教育用户忍不住,主打理性人迟暮。

董宇辉小作文事件持续发酵,其实新东方的董事长老俞早就坐不住了,今天,他发了针对这起舆情的视频,算是新东方对此事最终极的定调。

老俞自己承认,他早该出面澄清,但是正赶上购物节,就来了“错峰”声明。

连声明都需要打时间差,我们更相信,在汹涌的流量和财富中,其实没有绝对的真诚。

我一直是俞敏洪的粉丝,上大学读外语专业时,老俞的事业还没有今天这么大,但公众形象正在巅峰,在他讲述那“穿越地平线的渴望”时,多少寒门学子为之动容,那是属于年轻人的希望,是那个时代创业者瑰丽的梦想。那时的俞敏洪,内心还是一个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不会一直年轻,从肉体到精神都是如此。今天的老俞,在对董宇辉事件发出声明时,竟也变得持重、回避,欲求平衡却只呈现出不真诚的圆滑,失望之余,又不得不感慨每一个曾经的年轻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无奈。

首先,老俞明确,小编错了。

按照俞敏洪的解释,小编错在:拿着自己的观点在官方平台上一发再发,缺乏职业精神,这是管理漏洞。

老俞还专门强调:小作文的真相,宇辉和东旭都已经解释清楚,他不再赘述,这就变相承认了,董宇辉关于小作文的解释是符合真相的。

按照董宇辉的陈述:让东方甄选名声大噪的“小作文”,其开端阶段基础性的魅力,基本是董宇辉的个人创作,甚至,“小作文”这个叫法,就是观众聚焦到董宇辉发言的新创词。

如果把“董宇辉小作文”理解为一个IP,这个IP的诞生,几乎是靠董宇辉现场输出打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模式受到了关注之后,小作文呈现出“集体创作”的特征,但董宇辉一直是这种创作的“定稿人”,令人倍加关注的吉林小作文,小编确实贡献颇多,靠自己独特的思路,让董宇辉几乎全盘接纳。

其次,老俞将东旭的错误聚焦在“披露薪酬”这一点上,并且,打一巴掌揉三揉。

老俞说,小孙做事有冲劲,但不够圆滑,相信大家能够理解。

其实,问题解释到这里,我们几乎可以窥见那种回避真正焦点问题的难言之隐。我们年轻时,不少师长,也习惯于如此避重就轻,大事化小。

小孙引起舆论哗然的地方,主要还不是“不够圆滑”;披露董宇辉薪酬,并非无心之失,显然有其真实目的;对观众“开会”上课,摔手机讲大道理,本质上是难掩居高临下的傲慢。

讲了董宇辉薪酬,言外之意是:他拿得够多了,你们不要以为他可怜。再结合小编也有创作成分的既成事实,小孙是想凑齐一个论点:董宇辉不配。

如果不配却享受粉丝的敬仰,那就成了“饭圈文化”,言外之意,是不理智的观众给了董宇辉翘尾巴的理由。

因此,披露薪酬这件事,不是什么“不圆润”造成的。“不圆润”只是一个最表面的现象,绝非本因。披露薪酬——暗讽宇辉“才不配财”——“饭圈”文化,这是一个互相印证的“逻辑链”,这个逻辑链的问题不解决,“冲劲”“圆润”都成了避重就轻的废话。

第三,向宇辉道歉,既是官方表态,也是道德施压。

由董事长向宇辉道歉,这种表态值得玩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小孙是不会道歉的,道歉了,则颠倒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顺位,小孙连事实上的“衣食父母”都敢怼,他本质上是不把宇辉放到眼里的。

而董事长公开道歉,则兼顾了公私两种语态。老俞先说这是自己管理问题,然后就这一管理问题向宇辉道歉,这就避开了当时双方谁对谁错“二选一”的尴尬,而且较为丝滑地建立了老俞作为尊长的宽厚形象。这是私人对话层面的语态。

是个人都明白,老俞这样发出声明,必然也代表官方意见,那就是在高层内部,其实承认了“需要向宇辉道歉”,只是这个表态经过一番包装后,可大可小,可公可私,避免了舆情将真正的矛头指向公司层面。

但不要以为,一个大人物越级“道歉”,对董宇辉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大人物只在自己属下“不圆润”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上道歉,就堵住了董宇辉继续为了辨别是非而进行的自证之路。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爷爷向孙子道歉,会有任何一个人觉得这孙子是好人吗?这已经将大家对是非曲直本身的关注,悄然演化成“尊卑有序”的道德拷问。

当大人物向一个年轻人,就一个小问题道歉时,事实上事情已经发展到底线和终极选择的地步。这便是江湖之凶险。年轻人若不接受,显得过分不识抬举;年轻人若接受,一腔委屈就成了对“不圆润”的小计较,下次再出现争执?抱歉,不会有下次了,具体事物的争执将会被上升到挑战大人物权威的层面。

如果继续在新东方干下去,宇辉如果再次面对“不说就憋屈”局面,一旦说了,都是罪不容诛的“矫情”。

董宇辉不论是走是留,心里的芥蒂和舆论的压力,都是避免不了的。大人物的小道歉,恰恰会让真正受委屈的人走入道义的死局。

第四,老俞确确实实也开始教育“饭圈”了。

人上了年纪,确实喜欢说教,也确实不得不抬高自尊,而这常常是流量经济的死穴。

人们常常把传播行为看成一轮轮的水纹,好像,这个运动好有规律,是有组织有用心的,实则不然,任何水面的震动,单独拿出一滴水来看,它只不过按照自己的轨迹做了一个上下震动,但你看到的水纹,却是一波波扩散开来。

这就是传播过程中,表象和实质、整体和局部的不一致之处。我不认为那些支持董宇辉,甚至发表情绪激烈言论的人,有什么“别有用心”之处,他们只是单独的个体在传达自己的意见,这些单独个体形成规模了,才给了老俞“别有用心”的假想。

“饭圈”说还有一个隐藏逻辑。那就是,饭圈和粉丝之间,有经济往来,有利益驱动下的群体发言,那么,一旦“别有用心”成立,一旦“饭圈”的烙印被有意无意打在董宇辉身上,“饭圈”和董宇辉之间总是在语义上建立联系,“三人成虎”之下,董宇辉也会被误认为图谋不轨。

所以,再次站出来教育用户的老俞,踏雪无痕间,看似在教粉丝冷静理性,实则把大众的疑点,暗搓搓地朝着“董宇辉是否组织发言”上引火。这个问题你思考久了,无论你的结论是什么,对董宇辉的形象都是重大损失。

就像,读者如果总是在想,王堂堂是不是个小偷啊?我本不该承担这种怀疑,但在引导之下,你每天怀疑一遍,不久之后,你看王堂堂自然就有三分像小偷。

老俞一直是个智商超群又极善隐忍的高人。他在年轻时,是一个勇猛的破局者角色,他的真诚聪颖正是吸引大家的地方。

聪明人从来都是越来越精的。在现实的教育下,在岁月的洗礼下,在走上高位的过程中,人逐渐不得不变得不真诚,想什么说什么的状态,总会义无反顾地从生命中消失。

老俞,也已经经过深思熟虑,将过错方的错误消解到必须得到原谅的程度,又将受害者架在道义的火刑架上慢慢炙烤。

我不知道董宇辉挣多少钱,如果把仇富情绪从这件事的是非曲直中剥离开来,我还是很心疼他的。

你可以说我没资格心疼人家,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