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拘留!

随着北京顺义警方一纸情况通报,终于让愤怒于“最美周芷若”周海媚抢救病历被泄露的粉丝们长舒一口气,36岁的顺义区某医院职工符某某也为自己的“炫耀”付出了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即便是周海媚这样的公众人物,对个人隐私权的要求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人,但类似事关生命抢救这样的病历被医院职工利用工作便利公开泄露,不仅周海媚的粉丝和公众无法接受,更是触碰了法律法规的底线,付出行政拘留的代价于符某某来说并不意外。

没有“拘留时限”的警情通报之外,涉事医院到底会根据警方调查结果对符某某做出怎样的“进一步调查处理”我们尚不得而知,目前已被暂停执业的符某某仅仅被冠以模棱两可的“医院职工”字眼,到底是医生、护士还是医院的行政人员也不得而知,不过,按照舆情发酵的惯例来说,行政拘留大概率就是他承受的最高代价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即便是最隐秘的个人信息,有时候也很难避免向办事机构和机构的工作人员展示,诸如在医院进行的生命抢救,就属于为了救命我们可以让渡的空间,只是,这种让渡仅限于医院和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而且,就算是这些群体对病人隐私的使用也仅限于行业职业道德限定的范围,不能肆意扩大,更不能公开传播。

确实,对于每天应对众多患者的医疗机构而言,普通人的信息就算是被泄露了,也不会引发类似周海媚这样的关注度,更不会成为公共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的隐私就不重要,普通人的隐私权就应该被忽视,想必,公众对周海媚隐私泄露的担忧,更多还是出于对自身信息潜存泄露风险的一种警惕。

肉眼可见的现实生活体验摆在这里,但凡有个手机号的人几乎都会收到推销电话,往往很多时候这些推销电话还非常精准,能够契合号码使用者的潜在需求。时下,信息泄露诱发的电信诈骗已经很是让人头疼了,假如真有一天事关生死的病历被泄露到手机号的程度,没准真就实现了对逝者的一条龙式善后服务,药品和不正规医疗服务实现精准营销,这得多么可怕。

当然,病历特别是类似周海媚这种量级的明星人物的临终病历,大范围被公开议论除了对逝者本人的影响外,更多时候对参与抢救的医疗机构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风险。就像这一次,周海媚的临终状态、过往病史、抢救过程都被一张简单的电子病历泄露,成为惹怒公众的导火索。

其实,眼尖的网友可能还发现,即便是已经在病历中体现了“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字眼,医嘱一栏仍赫然标注“如有不适,随时就诊”,对于开具病历的医生而言,这可能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式字样,也可能是时间仓促来不及修改,或者电子病历系统的一种程式化存在,但一旦公开传播,任何一些瑕疵都会被无数倍放大,诱发医嘱“形式主义”的质疑。

说实话,相较于周海媚抢救病历泄露引发的热议,公众愤怒的根源可能还不止于偶像隐私被泄露,更多可能还是对医疗机构无视患者隐私可能导致的自身隐私被滥用的一种担忧,更多还是对受到个人隐私牵绊的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担忧。

毕竟,现实中可以感知到的个人隐私泄露之痛早已不限于医疗机构,从周海媚信息泄露联想到自己所处公共环境的信息保护状态,我们可以无视个人隐私泄露造成的个体尊严损伤,但实在容忍不了信息泄露导致的安全感流逝。

个人信息在普通人看来是一辈子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在一些机构而言却是举手之劳,小到一个医院的普通职工,一个基层派出所的辅警,就能轻易掌握,一边是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一边是个人信息被轻易拿捏的随意性,任谁能不瑟瑟发抖?

诚如网友所言,在一个个人身份信息满天飞都管不住的时代,医疗机构对病历的管理能到那种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