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县有一个姓刘的人,凶狠蛮横,就像一只披着人皮的老虎。后来他从淄川搬到了沂县,但他的恶劣行为并没有改变,乡里的人都害怕他,讨厌他。刘某有一块地,与一个姓苗的人的地相邻。姓苗的人很勤快,在地边种了很多桃树。当桃树刚开始结果时,苗家的儿子去摘桃子。刘某见到后,生气地把他赶下树,并声称那些树是他的。姓苗的儿子哭着回家告诉了父亲。姓苗的人感到吃惊的时候,刘某已经赶到门前辱骂他,并扬言要去衙门告状。姓苗的人笑着安慰他,但刘某仍然愤怒地离开了。

这时,刘某的一个老乡李翠石在沂县开了一家当铺。刘某带着状纸进城,恰巧与他相遇。因为他们是同乡又很熟悉,李翠石问他:“你去做什么?”刘某把自己进城打官司的事告诉了他。李翠石听后笑着说:“你的恶名众所周知;我和那个姓苗的人素来相识,他平生很善良,怎么会欺骗你呢?你不要把事情搞反了啊!”说完就撕碎了他的状纸,拉着他进了当铺,表示以后会给他们调解,不要再争吵了。刘某仍然怨恨未消,暗中拿起当铺里的笔,重新写了状纸,准备以后再告他一状。不久,姓苗的人来到了当铺,详细告诉了李翠石事情的前因后果,请求他解决这场纠纷。姓苗的人又说:“我是个庄稼人,半辈子都没见过官府的人,只要不打官司,对于那几棵桃树,谁敢占为已有呢。”李翠石把刘某希望苗家退让的意愿告诉了他。刘某继续指桑骂槐,愤怒不已;而姓苗的人只是说好话,一句也不敢反驳。

过了四五天,李翠石听说刘某在村里去世了,感到非常惊讶,不停地叹息。后来,李翠石外出时,遇到一个拄着拐杖的人,很像是刘某。走近后,果然是他。刘某热情地向他问好,并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李翠石不敢靠近他,说道:“前几天听说你去世了,这是从哪里传来的谣言。”刘某没有答话,拉着他进了村,到了家里摆好酒菜后才说:“先前的传闻一点也不假。前天我出门,看见来了两个人,要抓我去官府。问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是说不知道。我想,我在衙门里呆了十几年,不怕见官长的人,就跟着他们去了。到了公堂,看见上面坐着的官员,脸上带着怒气,说道:‘你就是刘某吗?罪恶满盈,自己不肯悔过;又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像你这样凶暴的人,按照规定应该投入热油锅里炸死!’旁边的人查阅了簿册,说:‘这个人曾经行过善事,按照规定不应该死。’那个官员看了簿册,脸上的怒气稍稍消了些,说道:‘暂时先放他回去吧!’几十个人一起责骂着把我赶走。我说:‘为什么抓我来?为什么放我走?请向我说明白。’衙役拿着簿册走了下来,指着上面的一条内容给我看。上面写着:崇祯十三年,花了三百文钱,救活了一对夫妻,使他们重聚。衙役说:‘如果没有这一条,今天我命就该死,让你转世为畜生。’听了之后,我非常害怕,急忙跟着那两个抓我的人出来。两个人向我索要贿赂,我愤怒地说:‘你们不知道我在衙门里呆了二十年,专门敲诈勒索别人的钱财,怎么敢向老虎要肉吃呢!’两个人不敢再要,把我送到了村口,向我鞠躬说道:‘这次任务没有得到你的一点好处。’两个人走后,我刚一进门就苏醒过来,这时候我已经断气两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翠石听完后觉得这件事非常奇怪,就问他行的那件善事。原来,崇祯十三年,发生了大灾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当时的刘某在淄川县衙门担任捕隶。一天,他遇到了一对男女,他们正伤心地哭泣。刘某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悲伤?他们回答说:“我们结婚才一年多,今年遇到了灾荒,无法一起生存下去,只能悲伤罢了。”过了一段时间,在一家油店门口又遇到了他们,他们似乎在和店主争吵。刘某走到他们面前,问发生了什么事。油店的店主姓马,说:“他们饿得快要死了,每天靠讨饭吃我店里的麻酱才勉强活下来。今天他们又想把妻子卖给我,我家已经买了十多个口粮了,如果价钱合适,我就收下她,不然就算了。这个男子多么可笑啊,一直缠着我不放!”那个男子说:“现在小米贵得像珍珠一样,如果不要三百文钱,就凑不够逃离饥荒的路费。本来想卖掉妻子让我们夫妻都能活下去,但如果卖掉妻子后我还是逃避不了死亡,那又何必呢?我不敢讲价钱,只求你行个好,帮个忙吧。”刘某非常同情他们,便问马店主能出多少钱。马店主说:“现在一个妇女最多值一百文钱。”刘某请求马店主不要少给他要的三百文钱。他愿意替他出一半。马店主坚决不同意。刘某年轻气盛,然后对那个男子说:“这个人粗鲁而小气,不值得和他争论。我愿意送你三百文钱,你可以逃离饥荒,夫妻俩也能重新团聚,不是更好吗?”于是他掏出钱,一分一毫地交给了他们。夫妻俩在向刘某致谢后哭着离去。刘某讲完这件事后,李翠石对他大加赞叹。

从那以后,刘某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现在刘某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健康。去年,李翠石去周村时,遇到刘某和人争吵,周围有很多人劝他,但他并不听。李翠石笑着问他:“你又想告桃树的事吗?”刘某一听立刻停止了争吵,脸上也没有了怒气,一句话也没说,径直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