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视厂商而言,2023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

一方面,受面板价格影响,彩电售价水涨船高,而整个市场规模也继续呈现收缩态势。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为1467万台,同比下降12.2%,销售额为487亿元,同比下降8.5%。

另一方面,从2月七大牌照商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到4月《治理智能电视 “套娃”式收费问题推进互联网电视传播秩序规范管理工作方案》出台,再到8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这次空前的整治活动,将对原有电视商业模式造成不小冲击,电视厂商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从用户层面来看,电视大屏以往的忠实用户群体“中老年用户”逃离电视大屏的现象也愈发明显。《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51岁以上的银发人群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增长来源,占全网比例超过四分之一,2023年上半年银发人群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2.1%、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同比增长2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处境,电视厂商须做出改变。各种维度上的用户体验提升,是其中关键。

三星广告此前发布了一项研究发现,65%的观众难以寻找到有吸引力的内容。尼尔森数据也发现,五分之一的潜在观众在找不到任何有吸引力的内容时,就决定不看电视了。这些调查数据进一步反映出用户体验对用户留存的影响。

而谈到用户体验, 人机交互和易用性工程师Steve Krug有句名言:“不要让我思考”,也就是说要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而如今的电视大屏却好像在背道而驰。

比如,当前电视厂商不断在界面和UI设计上为用户展示更多功能,这确实为智能电视系统注入了更多活力,但繁多复杂的操作也无形中提高了使用门槛,往往令用户尤其是中老年用户无从下手。加之利益纠葛且盘根错节的产业链,整个行业形成了数条复杂的内容及服务供给链条,也进一步加剧电视操作的复杂性。“不好用”已经成为如今智能电视被诟病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几年,电视厂商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尝试做出改变。无论是今年长虹虹魔方推出的“简爱电视”还是TCL发布的“灵控桌面”,从产品字面描述也能看出,都主打电视产品体验的提升以及简单易用功能。并且都对整个电视界面进行革新。

长虹虹魔方“简爱电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CL“灵控桌面”

此外电视厂商也开始重视交互的优化,例如针对如今仍是电视最重要控制方式之一的遥控器,华为发布了主打隔空触控的“灵犀触控遥控器”。

华为“灵犀触控遥控器”

另一方面,在整改推动下,大屏付费包的简化也在进行中,今年底收费包将压减40%以上。目前第一批试点的电视品牌小米电视和海信电视新出厂的产品已经不再预装APK。

产品的用户体验是重要的竞争力,当智能电视用户体验逐渐变好,当电视厂商学会“化繁入简”,当电视基于用户需求不断革新,电视大屏在用户时间争夺战中才可能扳回一城。

当然,随着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以及媒介形态的愈发多样,电视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受到冲击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从电视厂商的角度出发,在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电视大屏之上,为更多场景服务也成为发展中的又一大趋势。并且这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

目前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正不断加快,加之万物互联场景需求,显示屏幕的需求量也有望随之增长。显示产品不再局限于电视、手机,车载显示、电竞屏、电子白板、拼接墙等不同场景的细分产品愈发常见。同时从外观来看,也不局限于平面屏,折叠屏、卷曲屏、旋转屏等新型产品形态层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电视厂商依托多年的显示技术积累,必然拥有更多机会和可能。多场景拓展将迎来更多价值和空间。

更何况如果站在更大的视野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电视厂商早就不止电视一条业务线,早已向越来越多领域涉猎。不同业务线的协同布局和相互赋能也将为电视业务多场景、多屏幕的拓展带来利好。

目前无论是酷开科技基于酷开系统构建起的覆盖客厅、商用办公、投影、车载出行等场景的“智能大屏生态”,还是海信开启的聚焦家用、商用、车载等全场景显示战略等等都体现各方在场景延展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如今多场景显示领域布局对电视厂商带来的赋能作用已经有所显现。海信视像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海信视像智慧显示终端持续突破高端,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89.52亿元,同比提升19.58%;新显示新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持续蓄力,报告期内收入同比提升25.85%。

当然多场景布局、跨领域发展的业务模式,为各方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会有所增加。

一方面要考量盈利前的投入。另一方面,各个业务线之间协同问题也是重点。更何况,不同的业务场景,将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者,困难可能远超电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