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盛世”并不多,那么这些“盛世”是怎么开创的呢,都有些什么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盛世”。

一:文景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文帝刘恒即位时,西汉的情况并不太好。那时刘氏皇族刚取得与与吕氏(吕雉)外戚斗争的胜利,朝局并不稳定。刘恒作为诸侯王,当接到长安来使,请他进京为帝时,他是拒绝的。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进冒险进京,同时布置了很多措施,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除了京城之中暗藏风险,刘恒同时还要面对各诸侯割据,这“尾大不掉”的恶劣情况,以及外部匈奴骑兵不断南下袭扰的现实。在内忧与外患的双重作用下,那时的百姓的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农民遭受残酷剥削,淫侈之风日益严重,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先安内,再攘外。”面对如此困境,刘恒决定先巩固自己的皇权。他牢抓军权,铲除权臣,平定诸侯,分化诸侯势力,维持了政权的稳定。随后为了遏制了贵族的奢侈无度,刘恒以身作则,带头提倡节俭,以自身为表率。

汉初一贯坚持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刘恒结合劝课农桑,减轻田租,取消过关用传(符证)制度,方便行旅往来和商品流通,并放宽山泽之禁,促进盐铁业发展等政策制度。给予了百姓信心,农业、商业得到飞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复苏,社会得以稳定。

汉景帝刘启即位之初,虽然国家富裕,但是刘恒“无为而治”的一个后果就是诸侯的逐渐坐大。于是刘启与刘恒一样,着手削藩平乱,进一步削弱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巩固皇权。

对待匈奴的小股骚扰,刘启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态度,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同时继续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并在匈奴的边界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缓解了汉匈之间的紧张局势,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

刘启沿继了“无为之治”,使得西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据史书记载,京城的钱币数量非常庞大,甚至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钱币多的数不完。粮仓里的粮食也是堆积如山,放不进粮仓里的粮食只能露天而放,很多粮食一直放到腐烂。

成语“贯朽粟腐”,便是出自于此。

二、开元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中国人经常能听说“盛唐”二字,而李隆基所开创的“开元盛世”便是全唐的一个巅峰。

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对这位皇帝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他和杨贵妃的故事。与这相比,知道他依靠兵变夺权这件事,对于不熟悉唐史的人来说,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人。

李隆基之前是武则天,中国真正名义上第一位女皇帝。但是那是个男权社会啊,岂能让一个女性骑在男人的脖子上?更何况这是李氏的天下,岂能被武氏篡夺?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没人敢反对,但武则天死后,那些皇室大臣会忍让这些再次发生?

在武则天死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联手毒杀唐中宗李显,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韦皇后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再次篡夺李氏江山。李隆基则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兵变,捕杀韦氏集团成员,史称“唐隆政变”。之后又逼迫李重茂禅让给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李隆基虽非嫡长子,但因建有大功,仍被立为了太子。二年后,李旦禅让,李隆基即位。

可是李隆基虽说是登了大宝,可是李旦并没有完全的放权,依然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不仅李旦没完全放权,李隆基还要面对昔日的“盟友”——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在世的时候,因得武则天喜爱,当时就早已权倾朝野,如今又有拥立之功,更是势力滔天。自“唐隆政变”,太平公主便派人监视李隆基的一举一动。在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更是企图毒杀李隆基。

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先天政变,袭杀太平公主多名党羽,并赐死太平公主。经此一役,李旦彻底退位,李隆基全面撑权,为政治稳定打了下基础。

李隆基撑权后,坚持姚崇提出的“十事要说”,不贪边功、广开言路,重视教育,任用贤能,鼓励农业生产,加强对外贸易。

李隆基的“武功”在历代皇帝中算是比较特别的,说打了吧的确是向外扩张了,但是在强大的实力“盛唐”面前,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敌人。很多国家都不用打,主动向唐朝称臣,例如回纥、南诏等等。

开元盛世有多繁荣?用杜甫的一首诗来形容再好不过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

翻译过来就是: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余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三:永宣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宣盛世是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历经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在位22年。说来也巧,这位皇帝,也是靠兵变夺的权。不过和李世民、赵匡胤、李隆基不同,朱棣是实实在在的和朱允炆打了四年内战,史称“靖难之役”。那么可想面知,朱棣在南京即位后,会有哪些问题?

首先就是人心不稳嘛,朱棣得位不正,朝野之中还是有很多势力是反对他的。第二个就是打了四年内战,农业和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流民四起,社会不稳定。

那么朱棣首先要做的事也就很明确了,他和其他历代皇帝一样,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巩固皇权。所以朱棣对外宣称要“天子守国门”,将国都迁至北京。

虽然说抵御北元残余势力是一个正当且合理的解释,但是自古以来,有多少皇帝将自己置身于险地的?迁都北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巩固皇权。北京是朱棣身为燕王时的封地,可以说是朱棣的根基所在。北迁后与前朝的旧势力割裂,方便自己对国家的控制。而南京则成为了陪都,在那里的官员几乎都是有名无实的存在,即便有反对声,也无济于事。

面对低迷的经济,朱棣减免被战火破坏严重地区的税收,安置流民,疏通漕运,鼓励手工业发展,允许私人经商,拓展海外贸易,使得大明逐步变得富裕。

除了文治,武功上朱棣也有不错的成绩,南伐安南,北征蒙古,稳定了边疆,拓展了大明的国土。同样是征战,与汉武帝几乎败光汉朝家底不同,朱棣的征战并没有给大明带来太多的经济压力。这首先就是当时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与汉时相比,更为合理、有效。其次就是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的发达给予了战争所需要的基础物资。最后就是通过战争,明朝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最大的政绩便是替前朝旧臣平冤,废除了许多苛政,并且停止了大规模用兵,使得大明的繁荣得以延续。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在位期间重用贤臣、能臣,注重息兵养民,政策宽松,在赋役、税赋上体恤民众,注重商贸,派遣郑和再次出洋,加深与日本、东南亚的往来。

宽松的治国、对民生的高度关注、推行商业政策、实行仁政等措施,这一系统的措施,让朱瞻基开创了盛世。

四:康乾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乾盛世横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帝。是专制时期经济最巅峰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康熙8岁即位,当时朝中有一权臣,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鳌拜。为了巩固皇权,同样的配方,同样的手段,康熙上演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智擒鳌拜。

大清作为外来民族的统治者,有些汉人并不支持,反清复明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相当大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康熙在位时,十分注重阶级矛盾,努力调节满族与汉、蒙、藏等族的关系,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农业政策,重视农耕,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疏通漕运。开设海关,发展内外贸易,重用海外传教士,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同时确定巩固边疆的统治方针,驱逐入藏侵略的准噶尔汗国。

雍正在位十三年。因为康熙晚年懈怠无为,过着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导致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多地出现暴动叛乱。所以雍正即位时,面对着一个正在衰败的大清。不得不逼着他用铁腕施政,对官场的贪腐、对民间的暴动都用上了强力手段。

在中央上设置军机处和密折制度来加强皇权。在地方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推广养廉银制度、改土归流、废除贱籍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清朝经济和国力进一步增加。正值壮年的雍正,针对当时的时弊做出果断处置,把康熙帝留的问题加以整顿,使盛世得以延续,一定程度挽救了清朝的统治,有助于清朝不至于及早灭亡。

不过有一说一,雍正一朝,已经开始有“闭关锁国”的苖头了,首先严厉禁止天主教在大清传教 。

其次,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虽然考虑到闽地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但是仍加以限制盘剥。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相比康熙时期,已经没那么开放了。

乾隆的运气还是比较好的。享受着雍正带来的政治遗产,自命“十全老人”,六下江南,与香妃的风流之事成为坊间谈资。在其治理下,大清人口不断增加,乾隆末年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江南与广东等地的丝织业与棉织业都很发达,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历史高峰。

但是,乾隆真的是吹出来的。所谓“十全武功”,名过其实,有些战役消耗臣大而收获极微,欠实际军事价值。

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乾隆时期还大兴文字狱,将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严重性夸大,在有关文字狱和禁书的决定中作错误估计,并且表现得过度敏感,伤害了民族团结。

纵观上述“盛世”,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特征:

第一:皇权必须稳定。任何一位盛世开创者,上台的第一件事几乎都是巩固皇权。盛世必须是由皇帝开创的,像张居正那样,让在悬崖边上的大明起死回生大臣,是没有资格开创盛世的,甚至连一个“XX之治”都没有。

第二:息兵养民。战争是需要整个国家的财力去支持的。所以这些盛世开创者,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这一政策,国力强大了,周边那些弱小的国家自然的会依附过来,还打什么呢。

第三:重视民生。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轻徭薄赋,体恤民情,这样才能受百姓信任,取得民心。国家自然能变得强盛。

第四:注重商贸。俗话说“花钱如流水”,钱只有流动起来,就能使得资源的交换都以实现,经济才能够繁荣。上述盛世,没有一个是脱离了商贸的。没有了商贸的经济,不说是一滩死水吧,最多也就是水面上被风吹起的涟漪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