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泽民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是最无可争议的,但在齐桓晋文称霸期间,还有一个霸气不亚于二者的国家。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用春秋笔法将这个国家泛称之为“狄”。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鼓励,本人用一两年时间,从春秋三传及其他史料中认真寻找证据最后确认这个被称之为“狄”的国家就是鲜虞中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636年,鲜虞国应周襄王之邀进攻郑国取胜。
公元前632年,鲜虞参与晋楚城濮之战,助晋取胜。
公元前630年,鲜虞侵犯齐国。
公元前629年,鲜虞国侵卫,围其首都楚丘,卫被迫迁都于帝丘。
公元前628年,鲜虞国内乱,被迫与卫国讲和,实力受损。
公元前627年4月,鲜虞国侵齐。
同年8月,鲜虞国因晋文公重耳死因不明,奉重耳在鲜虞所生之子讨伐晋国,在箕地(现山西省榆社县东35公里讲堂村)君死军败。鲜虞被迫逐步退回到原控制区域。陪晋文公重耳在鲜虞国待过十二年的晋先轸元帅免胄殉“狄”,三战成神,成就其中华第一帅千古美名。
此文在这里只称鲜虞不称狄,源于《吕氏春秋》“中山伐邢,狄人灭卫”。吕不韦作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出生地卫国滑县,其聚集当时顶尖人才编撰的《吕氏春秋》,是当时最严谨的一部著作,号称“一字千金”(改一字可得千金)。“中山伐邢,狄人灭卫”传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明确这场战争的发起者为中山国,《吕氏春秋》成书时中山国刚被赵国所灭,鲜虞中山国已成历史,当时史料中是把鲜虞中山国当成一个国家称谓的;
其次中山伐邢之“伐”字,开战之前是要讲理由的,那么这个理由应该是鲜虞与邢曾经同为友好近邻,周灭商后邢候多次主动进攻鲜虞“大破北戎”,今天该我收拾你了。
第三,伐邢灭卫都是鲜虞中山国所为,鲜虞国非遵守周礼的分封国,只能以“狄”称谓。
蛮、夷、戎、狄是是周朝对不遵周礼的国家或族群的蔑称,比如赤狄、白狄表达的是穿赤色或白色衣服的“野蛮人”,但每一具体事件都有具体国家或族群名称,《春秋》中的“狄”所对应的国家即鲜虞国中山国。
考虑到鲜虞中山国都城正定新城铺被晋国攻破之后统治中心西移,即公元前506年始称中山国,故前面正文中只说鲜虞国。
(本文作者系中纪委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