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过去它被称为“波斯”。波斯古国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由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依本·阿凡建立。公元651年,奥斯曼推翻了萨珊王朝,将波斯全境尽数占领,把整个波斯都纳入了阿拉伯帝国的范畴。而也是在这时,伊斯兰教被传入到了波斯,从此之后,无论波斯的王朝如何更迭,都无法撼动其在波斯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累积自己的原始资本,便把目光放到了伊朗上,开始介入伊朗的政权。1921年,卡扎尔王朝波斯哥萨克旅旅长礼萨·汗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政变,推翻了卡扎尔王朝,并在1925年召开的会议中废黜了卡扎尔王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卡扎尔,并以自己儿子的名字命名新王朝的称号,巴列维王朝,改国名为伊朗。而在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之时,巴列维只有6岁,成为王储的他自然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在巴列维12岁时,便被送到了瑞士留学,也正因如此,在瑞士求学的巴列维受到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他在某些事情上的立场和看法都是非常开放的。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朗虽然没有参与二战,但却选择与德国同流合污,而这个决定也让礼萨·汗从国王沦落为阶下囚。德国战败,二战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战败国的清算,伊朗自然也包括其中。同盟国在这个时候进军伊朗,礼萨·汗被同盟国逮捕,并将其流放到埃及。同盟国中的英国和苏联自此控制了伊朗,随后,美国又派遣按武装部队到伊朗维持铁路运作,最后,三个国家彻底控制了伊朗的通讯、铁路和石油资源。但伊朗内部始终有残余的政府权力,于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盟国决定在不改变伊朗原有的国家体制的前提下,扶持一个傀儡国王,以安抚当地人民。
于是,巴列维就成了最好的人选。一方面,作为礼萨·汗的儿子,继承皇位天经地义。另一方面,巴列维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思想意识上与同盟国相近,更容易控制。1941年9月16日,巴列维正式继承礼萨·汗的王位,而他希望能够沿用父亲的改革政策,将伊朗改造成一个世俗化的国家。他声称自己既不会让伊朗走毛拉代表的黑色道路,也不会让伊朗追随社会主义的红色道路,而是要让伊朗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白色革命”,并以西方为榜样,建立一个他心中真正文明的国度。但巴列维的白色革命却引发了很多问题,各种不满的情绪在伊朗社会各界酝酿。不过,当时的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非常亲密,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巴列维平定了伊朗内部一切反对派势力。
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巴列维如愿以偿地能够继续他所谓的白色革命,但这个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巴列维出卖了伊朗的石油主权,伊方境内的石油全部外包给了西方公司开采,而伊朗从中获得18%的利润。要知道,当时的石油只有2美元一桶,仅仅18%的利润实在太少。此时,看到被西方国家严重剥削的伊朗,首相摩萨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巴列维出卖国家利益,并集结一众大臣,对巴列维提出了收回石油主权、国有化西方石油公司的要求。然而,巴列维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倒向了美国,因为他害怕首相摩萨台和他父亲一样,对自己发动政变。最后,摩萨台失败了,于是巴列维将他软禁致死。
但巴列维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想要伊朗不再依附美国,就必须拿回石油主权。于是,他一边依赖着美国,又一边在某些方面和美国对着干。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列维慢慢地将石油收益比例从原本的18%提高到了75%,甚至在最后将石油主权全部收回。时间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导致石油价格暴涨,从原来的3美元一桶涨至12美元一桶,而巴列维王朝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赚一笔,伊朗一跃成为中东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在这之后,巴列维还从美国购入大量先进武器,至此,伊朗的军事实力也变得十分强悍。
只不过,当时伊朗的富裕繁荣,只有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能享受得到,大部分伊朗人仍然处于贫困之中。此外,巴列维王朝高层的生活非常奢靡,他们有能力在欧洲等地大肆购买豪宅,却解决不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这让伊朗的大部分群众对巴列维王朝十分不满。再加上巴列维所推行的世俗化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教士阶层也对其抱有怨念。
世俗化的改革必然会给伊朗人民种下民主的种子,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伊朗的民主思想终于发芽,民权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想要推翻君主制度,重新建立一个民主制国家。就在这个时候,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挺身而出,谴责巴列维家族的行径,让无数伊朗人无比愤慨,而霍梅尼在革命的过程中也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领袖。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的口号,伊朗的民主革命被推向了高潮。
在“打倒国王”的共同目标下,伊朗民主派和宗教派选择与彼此合作,在全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运动,最终1979年,巴列维迫不得已离开了伊朗,伊朗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同年2月,霍梅尼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伊朗总理,接管伊朗政权。4月,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新编写的伊斯兰共和宪法,将君主制彻底废除,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年底,霍梅尼正式成为伊朗的最高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