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2月11日 周一

热点回顾 点击阅读

五颜六色、小米粒大小的珠子

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浸泡

会变成直径约1厘米的小球

这种玩具叫“泡大珠”

又称为“海洋宝宝”或“水晶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泡大珠

最近

造型各异的“泡大珠”在孩子间十分流行

但许多家长忽视了“泡大珠”存在的隐患

一旦被孩子误吞或误吸

可能引发疾病甚至窒息

泉州市场监管部门提醒

切莫将其当玩具买给孩子玩

案例:

“泡大珠”频酿伤害事故

据山西运城晚报10月17日报道,该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一名两岁多的幼儿,这名幼儿就诊前两天突然肚子疼,并伴有呕吐症状。经所在的县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幼儿右下腹有个囊肿,建议继续观察。10月17日,幼儿肚子疼痛及呕吐症状加重,家长遂带她到运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经多学科医生会诊,明确患儿为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法缓解。10月18日11时,医生对该幼儿进行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幼儿的回肠末端有异物从而造成梗阻,待切开肠管,竟是一个直径为七八厘米的“泡大珠”。

该院儿外科医生邹吉祥介绍,患儿不慎误食了“泡大珠”,最终堵塞了消化道,引起肠梗阻。好在通过及时手术,患儿转危为安。若没有及时手术,可能会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走访:

造型各异的"泡大珠"

深受孩子喜欢

记者走访泉州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和玩具商店发现,“泡大珠”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有各种卡通造型,深受低年龄孩子们的喜欢。记者在市区一家批发市场看到,造型各异的“泡大珠”,被放在收银处旁最显眼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的“泡大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型各异的“泡大珠”

传统的“泡大珠”外观为胶丸大小的五颜六色小珠子,8元一盒(包)。也有一些“泡大珠”被做成“美人鱼”“小恐龙”“蜥蜴”“蔬菜”等各种卡通造型,售价为10元一盒。

这些“泡大珠”批发的大包装上有“不可食用”“非玩具”的提示,但记者注意到,商家在进行小盒售卖时,泡大珠的包装上既没有厂家信息,也没有避免误食等方面的安全提示。

实验:

泡水迅速膨胀

戳破后易粘附在手上

见记者有兴趣购买,店家称只要把“恐龙蛋”造型的“泡大珠”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后便会膨胀裂开,体积会增大一倍左右,24小时后,“恐龙蛋”便成了“恐龙”。现场,店家还拿了一罐已经泡好的“恐龙”给记者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泡好的“恐龙”

记者将“恐龙”倒在手上,发现其很难融化,但用手指轻触即破,且破碎后的“泡大珠”很容易粘附在手上、皮肤上。

记者查询相关媒体报道,有一些儿童在玩“泡大珠”时,碎片粘附在手指上,用手揉眼时被碎片划伤了眼球,导致晶体感染,严重时还会引起失明。目前国内已发生多次类似伤害事故。

一名店主介绍,“泡大珠”是一种亲水性树脂,吸水性很强,吸水后体积可膨胀数倍,因其五颜六色的外观深受孩子们喜爱。虽然“泡大珠”一般用作盆栽装饰,并不是玩具,但孩子们喜欢买,她就当玩具卖,“泡大珠软软的,我觉得不存在安全隐患”。

提醒:

孩子易误食

不要将其当玩具购买

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小孩子天性好动,会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当作玩具使用,这类不当使用的行为却隐藏了极大的危险,比如误玩“泡大珠”的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曾发 布警示称,“泡大珠”又称海洋宝宝、吸水弹。它是一种圆珠形吸水树脂,因其具有吸水保水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盆栽保水、室内装饰等。 由于其形状、颜色、体积的缘故,可能被儿童误认为食物,导致儿童误吞或吸入。

水精灵进入呼吸道后吸水膨胀,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进入消化道后吸水膨胀,会导致肠梗阻、肠管扩张,可能会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甚至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导致生命危险。

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涉及该产品的伤害事故频发,为此特发布消费预警——儿童及其监护人不要将该产品当玩具购买。

消息来源丨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