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诸多功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历来为后世之人所赞颂。

虽然,李世民在位时,也曾经有两位凌烟阁功臣侯君集、张亮被杀,还有如李君羡这样仅仅因为一句谣言就被杀的例子,但总得来说,李世民对功臣们还是很不错的,和功臣们之间的关系,算得上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李世民到底是皇帝,不可能真和功臣们肝胆相照、无猜无忌,和功臣的和谐关系,一定是在其对皇权毫无威胁的基础上才有的。

比如他和被现代网友们誉为大唐军神的李靖之间的关系,就很值得说道说道,特别是一些野史笔记中记载的内容,就很有趣。

隋末唐初,大唐王朝的崛起,乃至成为周边各国拜服的强势王朝,除李世民本人在唐朝统一天下过程中立下的战功外,军功之盛莫过于李靖。

对内,他帮助唐朝平定南方诸侯,对外,他帮助唐朝灭掉东突厥、吐谷浑,就战功而言,李世民能获得诸国、诸民族一起尊称的“天可汗”的称号,李靖功不可没。

军功大了,皇帝自然就会猜忌,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英明如李世民也不会例外,即使李世民不猜忌,也会有心腹大臣帮助皇帝去猜忌。

灭亡东突厥后,有人告发李靖治军无方,纵容士兵抢劫财物。灭亡吐谷浑后,有人告发李靖试图谋反。

虽然这两起案子发生后,李靖都全身而退,可他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于是,自从贞观九年唐灭吐谷浑之战后,李靖就基本退隐了,《旧唐书·李靖传》中记载:

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此后,李靖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除了被加官进爵,以及绘像凌烟阁时,能从相关诏令中听到他的消息外,基本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直到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再一次找上了时年已经73岁的李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李世民准备亲征高句丽,有些军事上的问题想请教李靖,就把他召来问对,关于这段历史,《旧唐书·李靖传》中是这么记载的:

太宗将伐辽东,召靖入阁,赐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太宗愍其羸老,不许。

李世民想打高句丽,询问李靖的意见,年迈的李靖赶紧请战,李世民怜惜李靖年老体衰,不忍他再进入军旅中操劳,故而没有允许。

可是,关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之前去找李靖的这段记载,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记载于唐朝时的一本野史笔记《隋唐嘉话》中,书中是这么写的:

太宗征辽,李卫公病不能从。帝使执政等召之,不果起,帝曰:“吾知之矣。”明日,驾临其第,执手与别。卫公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增甚。”帝抚其背曰:“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公叩头曰:“老臣请舆病行。”至相州,疾笃而不能进。

根据这段记载,当时的情况就很有趣了,李靖以“犬马之疾增甚”为由,表示自己无法去辽东,李世民马上以司马懿比喻,李靖吓得赶紧请战,李世民也同意了,只不过,李靖随军走到半路,实在不能走了,才让他不用随军。

两段不同的记载,哪一种是真的?

就正史中记载的李世民而言,《隋唐嘉话》中描述的李世民的言行当然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以皇帝的心态来想象李世民的话,也未必就是假的。

先来看看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的历史背景,此前一年,即贞观十七年,发生了一件差点动摇大唐国本的大事,也就是皇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

这件事跟李靖是有牵连的,因为李靖的长子李德謇跟李承乾关系亲密,被卷入此事,李承乾谋反事败后,李德謇被流放岭南。

李靖当时的爵位是国公,是顶级勋贵,他的儿子和大唐未来的继承人走得近,是很正常的事,但李承乾准备谋反,正常也就变得不正常了。

好在李德謇并没有深入参与,所以,只是被判处流放,可事情发生后,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不可能一点猜忌都没有。

当时大唐军队中,比较能打且有能力有资历指挥十万以上军队作战的军事统帅主要有三位,一个是李靖,一个是李勣,还有一个是侯君集。

而侯君集因协助李承乾谋反被杀,李勣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是要带着一起去征战的,只剩下一个李靖留在长安,李世民能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帝出征,大臣谋反,这是有先例的,而且这个例子并不久远。

隋朝大业九年,隋炀帝杨广第二次亲征高句丽时,隋朝勋贵楚国公杨玄感就勾结了一大批勋贵家族子弟,趁着杨广远在辽东,悍然起兵造反。

杨玄感起兵造反让杨广这次的亲征高句丽之举无果而终,被迫丢弃大批以举国之力筹集的军械、粮草在辽东前线,急急忙忙调兵回来平叛。

这次杨玄感的造反行动最后幸亏是失败了,否则,杨广大概哭都没地哭去。

根据史书中记载的杨玄感造反失败的一些原因来看,当时,杨玄感之所以失败,大概就是因为他的大军中没有一个善战的军事统帅,也就是没有一个如同李靖这样的将领,否则,胜败还未可知。

有杨广亲征高句丽时杨玄感造反的先例,加上李靖的长子牵连进了李承乾谋反事件,准备亲征高句丽的李世民特别关注躲在家中的李靖,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作为皇帝,他在出征前,把所有的威胁都消除在萌芽状态,也是非常正常的行为。

其时,留在长安监国的是新任皇太子李治,他不但年轻,还是刚刚当上皇太子不久,经验不足,能否震慑住有异心的臣子?李世民恐怕都没有把握。

何况,还有李世民心中永远的忌讳,即玄武门事变的阴影存在,李世民能发动事变,别人就不能发动了?

所以,《隋唐嘉话》中记载的,李世民以司马懿为比喻,激李靖随军出征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李世民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不想让李靖留在长安,宁可错想,也不能错放。

军事指挥能力强悍的李靖不出长安,李世民也不敢出长安,至于李靖到了远离长安的相州后,就不用担心了,暂时留在当地监视居住就行。

这一切行为的根本原因还是李靖太能打,有个几千人在手,没准就能在长安翻天覆地,而李靖会不会谋反?李世民是宁愿明着猜忌,也不敢把李靖留在长安的。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和李世民在这一年几乎同时去世,李世民死于李靖死后的第八天,李靖病危时,李世民不顾龙体抱恙,还坚持去看望李靖。

如果按照《隋唐嘉话》中的李世民来想象的话,当时的李世民没准就是希望亲眼看着李靖死去,李靖死了,自己才放心去死。

由此看来,李世民最忌惮的臣子,始终是李靖,军神不出长安,不死,李世民也不出长安,不敢去死。

以上关于李世民猜忌李靖的猜测,是基于野史《隋唐嘉话》中记载的内容判断的,未必准确,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隋唐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