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留言

找出路

一、

王钦凯是博山镇王家庄这个小山村里公认的“小能人。”他初中毕业后便学手艺谋生存。由于他的刻苦,他学会了修理摩托车及农用机械、还学会了电气焊、红炉等技术。并且样样干的有声有色,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养活了一家人;又给乡亲们提供了方便,小使小用的修修补补他都是义务为乡亲们服务,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拜师学会了制作烤烧饼炉的工艺,博山(蕉庄)烧饼是闻名省内外的地方小吃,光烧饼炉子就有许多种。钦凯好琢摸,他在按师傅给他的图纸制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了几次改革,改焦碳为电,改内加热为外加热,并且安上了电机实现了炉体滚筒机械化。这一改造产品大大升级了,烧饼经营户们纷纷上门订货,他的烧饼炉卖到了省内外的许多地方,深受用户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0二0年,“口罩”弥漫了全国,属于饮食业的烧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的商家关门大吉。钦凯的烧饼炉子也卖不动了,甚至原先订下的货也因商家无法经营而退货不要了,看着积压下的货物和进下的原材料,钦凯一筹莫展。

烧饼炉的生意不能做了,钦凯夜不能寐,思考着未来的出路……

那些日子是难熬的,但封在乡下村庄里的人们相比于封在城里的人们还是自由一些,大家烦燥了可以走出村子来到山野之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者做一些自由活动解解闷。一天,钦凯独自一人爬上山顶眺望,他看到由于村内年青人少了,劳动力缺乏,大片大片地耕地荒芜了无人耕种很是疼人。他想,为什么延续了几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怎么就不种地了?年青人不用问,他们上了学进了城都去谋求又轻快又体面的工作;就是中年人也离开了过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去城里打工,去干那些原来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又脏又累又不挣钱的活,慢慢地成为了新的城里人;既使是留在乡村进不了城的“半老子”,也想尽办法出去到附近的工厂或劳务市场做苦工,任凭土地撂荒就是不种地。答案很明确:农产品不值钱!你辛辛苦苦种上一年粮,收入还不如去工厂打工挣一个月的工资多,谁还去种地?最后只剩下那些干不动活的“整老子”,他们含辛茹苦不计收支按天挨,种多少算多少,土地不荒芜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的情况变了,许多人因为疫情已然无事可做了,一家人要吃饭、要穿衣、要生活,要上学、要生病、还要还房贷,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可他们仍然不愿回家种地,而是窝在城里死抗,等待着解封的那一天。

钦凯想,既然这么多的地无人种,能不能在土地上做点文章呢?地少了不赚钱,多了能不能赚?种粮食不赚钱,种点经济作物呢?前几年政府不是也号召调整种植结构的吗?可是种什么?怎么种?一连几天,钦凯的心里在不断地犯嘀咕。

一天,在和以前卖烧饼炉时莱芜的朋友通话时,钦凯谈了自己的想法,谁知那朋友立马给他出主意让他种小黄姜,并告诉他这几年莱芜地里许多人种姜发了财,建议钦凯先少种一点试验一年。钦凯立马进行考察,说干就干,在第一波疫情过去之后,从莱芜进来了姜种,流转了十亩地,全部种上了小黄姜。

种姜是个技术活,对水肥阳光等管理要求极严,钦凯一边学习一边管理,动员全家人齐上阵,精心呵护管理。仅管第一年没有经验,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损失,但等到秋后收获一算账,明显比种粮高出若干倍,十亩地的毛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钦凯乐了,谁说劳动不能致富?谁说农村没有出路?只要路子走对了,照样能赚钱!

二、

在机会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成功的喜悦总是会留给那些不旦敢想而且还要敢做的人,留给那些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人。无独有偶,在钦凯瞅准了这大片撂荒的土地想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的时候,他的发小王刚也瞄上了这大片的土地,心里犯开了盘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刚,和钦凯一样,是留在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年青人之一,也是“小能人”之一,他脑子活泛,又勤奋,为人忠实,深得村民们的赞誉。他虽然没有随大流进城去,但在山村中有着自己的事业,几年来做得风生水起很让人羡慕,一点也不比那些进了城的人们差。他的父亲利叔是个勤劳了一辈子的老农民,几年来,有许多家的土地因为无能力耕种便流转给了他,他早起晚睡,精心管理,取得连年的丰收也取得了可喜的收入。对于这一切,王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早就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成为和父亲不一样的农民,怎样在这祖祖辈辈注入汗水亲它爱它将它视为生命、而如今又被人抛弃、不屑一顾的土地上做出点文章来。可是那些年来忙于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只是偶尔想一想,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具体地策划。如今,疫情了,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健,王刚可以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梦想了!

许多事情总是这样,前行者眼光的聚焦点很容易重合,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大概就是说的这一类人。王刚通过自己的考察也通过朋友的建议目光也瞄向了小黄姜,他同样购进了姜种流转了十亩地开始试验。他和钦凯一拍即和,共同研究,互相学习,克服了重重困难,得到了和钦凯几乎同样的收入。但高兴之余,王刚也看到了不足,与莱芜的姜民们相比较,他们的差距还很大。种地来不得半点马虎,一误就是一年,怎样才能让人家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我们呢?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王刚找到钦凯和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一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取经为取“人”。他们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以优惠的条件直接从莱芜请来了一位老师,并让老师成为他们这个团队的一员,以保证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技术管理过关而无后顾之忧。具体做法是,他们共同流转土地六十亩,和老师一起每人二十亩分开单独经营,由老师负责整个技术指导。姜种、农资统一进货,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管理,收获后各自储存、合作销售。管理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老师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取得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2022两年中,他们两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小黄姜种植的全部技术流程,两年全都取得了较好的收成,每家的收入每年都在70万元以上。三年疫情,他们以一年一小步、两年两大步走了过来,由原来的“小康”进入了“小米”,走进了百万元富户的行列。为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带了一个好头,做出了典范,让许多留在农村的人看到了盼头,也让许多在外的人思考着回乡、回到农村广阔的天地中。

三、

在王刚、王钦凯三步走的种姜过程中,村两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王主任,从一开始就关心、支持,一路绿灯,让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作为王家庄村的支部书记,在很早就已经觉察到土地撂荒成了农村一个普遍的问题。那么多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原来肥沃的耕地里长满了野草荆棘,土壤严重蜕化,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曾经多次为改变这种面貌作出过努力:他带领大家硬化了几乎所有上坡进山的道路,以便于村民的机械化运输和耕作;他委托有关部门打了多眼深井并将所有耕地配套安装了浇水灌溉设施;他支持特色农业鼓励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和经济作物……然而,由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极大的差距、农业生产付出和收入的严重不协调,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参与到工商业行业的农民工拉回到农业生产上来。人们总是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总是要到挣钱多、收入高的地方去工作,即使是打工、即使是艰苦也不愿回来。而单靠村内所剩不多的老年人去将全部土地耕种起来是不可能也是做不到的。村书记真的纳了愁闷。

正是因为如此,当王刚、钦凯们种姜的事情一向他汇报,他便立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无论从流转土地、扩修道路、电力水利设施都跟上协调,一切为他们让路,一切为他们服务,不让他们犯一点难为。他看准了,他要在王家庄这片土地上培养出两个农业致富的“种子选手”来!三年下来,王刚和钦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也让玉帅书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看到了将土地集中于“能人”手里大面积、机械化耕种,是目前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王刚、钦凯和他们的老师一起再一次扩大规模,他们每人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三十多亩,同时跟进的任明金、任红卫两个新的种植户又流转了二十多亩。至此,王家庄村小黄姜种植户发展到了五户,种植总面积达到一百二十余亩。今年又是大丰收,日前生姜已全部收储完毕,预计年产值将达到四百多万元,王刚、钦凯还有他们老师的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村书记表扬他们说:“是你们让大家看到了种地的希望。”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王刚、钦凯他们已在原先的姜地里播种了三十多亩冬小麦。王刚告诉我:“这些地通过种了这几年姜都养过来了,可以重新种麦子了。我们是农民,土地是农民的生命。钱固然重要,但目光不能光盯在钱上;钱再多也不能吃,粮食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以后还是要将土地逐步地转移到种粮上来。”明年,他们将流转更多的土地,从地里挣钱,从土里刨食,做新时代的新农民。同时跟进的除了年前的任明金和任红卫外,目前所知道的已经又增加了四户,他们有的是原来有自己的事业,有的是回乡创业,王家庄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了!

不仅如此,由于他们种植的面积大了,就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进行管理。而原先走出去打工的人再回来进行田间管理都是轻车熟路,且离家又近,干农活却开工资,成了名符其实的“农业工人”。原来留在家里走不出去的剩余劳动力也有了挣钱的地方,实现了双赢。

王刚,作为几年来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突出代表,已于去年光荣入党。村民们说他和钦凯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好榜样!

王建峰 20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