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拂尘是古代僧人常用的生活用具。今天的佛教中国化,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拂尘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拂尘的历史,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拂尘是我国特有的一个东西,不过拂尘并非产自于中国,最早是在东汉的时候由印度佛教传到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拂尘,又称「拂子」、「拂尾」、「尘拂」,古时将麻、丝绳,或兽毛捆扎在木棍柄上,用以拂去灰尘、挥动驱赶蚊虫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古印度拂尘最先的作用就是驱赶蚊虫,因为在原始佛教的规定里面,僧人是不可以杀生的。毕竟夏天的时候,蚊虫叮咬的会特别难受,所以必须找一个东西驱赶蚊虫,于是就将棉麻丝绑到一根棍上,可以有效的驱赶蚊虫。传到中国之后,拂尘也自然成了很多和尚随身所携带的一个必备物品。由印度刚传到中国的时候做工太过于简陋,所以在中国也做了相应的改进。

佛教在印度时,便有使用拂子的典故。如《毗奈耶杂事》中记载,当时僧侣受蚊虫叮咬之苦,向佛陀请求使用拂子驱赶蚊虫,佛陀便宣说只可用五种材料制作拂子:羊毛、麻、细裂毯布、故破物(破旧衣物)、树枝梢。严禁使用牛毛、马尾毛,以及黄金、宝石镶缀而成的拂子。而拂子传入中土,又与中国本有也是同样用以驱赶蚊虫的「麈尾」相混淆;「麈尾」是采用大鹿的短尾毛制成,在魏晋南北朝盛行,后世用以表示身份尊贵的器物,到宋朝时逐渐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相当重视拂尘。据说,释迦牟尼佛上天说法圆满,回来人间的时候,大梵天就手执白拂尘侍从。因此,古老的造像中就有天人执白拂尘站在佛像两边的经典造型。此外,律部中更载有,为了防蚊蝇等,佛陀教导僧人置备拂尘的内容。而上堂讲经的法师,拂尘也是常备的手执器物,自己或侍者以助挥洒。

魏晋时期名士清谈,经常用到拂尘如意等等,所以也就有了诸如手持、手玩、谈柄等大众周知的词语。而参加清谈的僧人也常有执持,且相仿成习。

北宋以还,禅宗则执以说法。住持和尚上堂说法,必用拂尘称为“秉拂”:代理住持上堂的,,还特称为“秉拂人。”丛林规矩中许五种职位的僧人才能秉拂,通称“秉拂五头首”。他们是: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东藏主、西藏主、书记。此种规定沿袭至今。现在禅林座元、住持上堂,还是手执拂尘。秉拂子之侍者,称“秉拂侍者”。而禅宗传法之时、或方丈升座之时,拂子也都作为一种法器而相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镰仓时代以来,禅林亦用此拂子,后来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他诸宗于法会、灌顶葬仪时,皆视之为一种庄严具,为导师所使用。

此外,密教于灌顶时,通常以拂子去轻拂受灌顶者之身,作为去烦恼、除恶障的表征,故拂子亦是密宗法器之一。拂子也是禅宗祖师最常使用的教学道具之一,因此而参悟的因缘极多。这样,拂尘从最初的驱赶蚊虫的工具,逐渐演变为后来讲授佛法的教学道具和显示佛法的庄严器具及表法器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