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20虽然从未亮相,但是却早已打响了名声。然而轰-20迟迟不公开亮相,这使人不禁猜测该项目是否存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此,台湾媒体发表评论指出,轰-20之所以迟迟不露面,是因为中国至今无法攻克飞翼式气动布局飞机的核心技术难题。

报道援引不知名专家分析称,由于飞翼结构的控制舵面较少,飞行控制系统极其复杂,这可能是轰-20推迟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现役的H-6轰炸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仿制的图-16轰炸机。这款老旧机型基于50年代的技术,如今已经难以满足战场需求。

尽管H-6经过多次升级改进,装备了新型发动机、电子设备,并可挂载多种空对地空对海导弹,但其整体性能依然落后。

这包括巡航速度、作战半径和载荷能力等关键指标。这意味着,中国亟须研发新一代的远程空中打击平台,以保持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威慑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界原本猜测轰-20将采用类似B-2的飞翼式布局,这一点也通过近年来的官方渲染视频得到验证。轰-20清晰可见的飞翼外形彰显了其追求极致气动性能和隐身性的设计理念。

然而飞翼结构给飞控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结构因缺乏垂直尾翼而失去了部分飞行控制,需要依靠主翼特殊扭曲来实现。

这种飞控方式极其复杂,需要先进的电传飞控和软件算法的支持。这被认为是轰-20至今未亮相的关键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飞翼给飞控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在航空发展历史上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花费了百年时间,从20世纪40年代的飞翼试验机,到80年代B-2的服役,这中间付出了许多优秀试飞员的生命。

诺斯罗普公司在二战时就已经开始飞翼布局的探索,但其YB-35和YB-49轰炸机最终以失败告终。这表明飞翼的宿命就是飞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直到拥有数十年研制积累与大量资金支持之后,才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B-2这类飞翼隐身机。其高超的飞控系统成为保障其战斗力的关键。

然而,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难题。近年来,中航工业相继推出多款采用飞翼布局的大型无人机,包括彩虹无人机、天翼无人机等。

这些采用先进电传和复杂软件的飞翼机不仅投入实战部队使用,还在多个军演中展现出色的性能,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飞翼无人机的核心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为大型载人机的研制与验证积累了宝贵经验。基于无人机的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轰-20的飞控难题并非坚实堡垒。

的确,美国花费几十年时间才研制成功B-2,外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跟进。从这个角度看,质疑轰-20难产并非毫无道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无人机和空天技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不同于美国的商业利益驱动机制,中国可以集中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正如航空专家杨伟的预测,尽管过程十分艰难,但轰-20的最终实力不应被低估,它将再次体现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