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才33岁,小刘(化名)就已经因为双肾肿瘤做过左肾部分切除,他的右肾又要因为肿瘤长大而切除!“我不能没有希望地活下去!”他赶到上海某三甲医院,幸运地保住了右肾。

2013年,小刘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双肾多发肿瘤、囊肿,后辗转于多家医院诊治,经基因检测等检查确诊为VHL综合征合并双肾多发性肿瘤。

为什么他会多发肿瘤?

医生揭开秘密:患者患有VHL综合征。VHL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家族中通常有多位成员发病。

该疾病能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的肿瘤,发病率约为2.78/10万,其中肾癌的发病率为24%~45%。VHL肾癌具有发病年龄早、双侧性、多发性的特点,且极易复发,治疗非常棘手,目前保肾手术是VHL肾癌治疗的首选方案。

2016年,小刘在外院接受左肾部分切除术。今年,小刘发现右肾的5个肿瘤越长越大,而且因为紧贴肾血管、肾盂等关键位置,肿瘤位置极差,多家医院均给出了“全切右肾”的治疗意见。

2020年12月初,小刘慕名来到上海某医院泌尿科就诊。在CT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后发现:小刘右肾有5枚囊实性肿瘤,直径大小在1.5-3.6厘米之间。其中最大的两枚肿瘤分别位于肾门前唇和后唇处(其中一枚直径达3.6厘米),一前一后紧贴肾脏血管和肾盂输尿管,保肾治疗难度极大。但是右肾肿瘤越长越大,再不积极治疗可能发生转移,而曾经接受手术的左肾也出现了肿瘤复发,切除肿瘤并且保留右肾变得极为重要且迫切。

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且左肾也有复发肿瘤,保肾治疗无疑对其后续生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决定通过切除部分肾脏和射频消融技术联合的方式,一次解决右肾5枚肿瘤,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肾脏功能。手术历时3小时,手术成功摘除了5枚肿瘤,右肾保住了!患者术后即转回普通病房,肾功能恢复良好。

VHL综合症(vonHipple-Lindau syndrome),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简称VHL综合征,又称VHL病、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林岛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主要表现为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和腹部脏器的多发肿瘤。

病因

VHL综合征是由VHL基因的突变引起的。VHL基因突变时,VHL蛋白功能丧失,导致HIF不能被正常降解而累积,引起下游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表达升高而导致多肿瘤的发生。

临床表现

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性质的不同而异。VHL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瘤、肾癌及囊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较为少见的胰腺、附睾囊腺、内淋巴囊腺肿瘤等。平均发病年龄26.2~30.8岁,自然死亡年龄在50岁以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破裂出血、肾癌和嗜铬细胞瘤引起的恶性高血压是主要死亡原因。

分型

1 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肾囊肿、肾癌和胰腺囊肿,但无嗜铬细胞瘤;

2 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另外存在嗜铬细胞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无胰腺囊肿和肾脏肿瘤;

3 型:不常见,包括视网膜和CNS血管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胰腺和肾脏肿瘤(或囊肿)。

检查与诊断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了解其位置、大小等,CT可评估有无远处转移,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有无水肿、新生血管及肿瘤等。

3.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确诊VHL综合征的金标准,若患者存在VHL基因致病性突变即可确诊。

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

VHL综合征临床诊断要点包括:血管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或视网膜)、肾癌、嗜铬细胞瘤、胰腺多发囊肿或神经内分泌瘤及内淋巴囊肿瘤。

若疑似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可临床诊断为VHL综合征:有明确家族史,存在以上肿瘤之一即可诊断;无家族史,患者出现至少两个血管母细胞瘤或一个血管母细胞瘤加上上述肿瘤之一即可诊断。

基因诊断标准

目前认为基因诊断是确诊VHL综合征的金标准,若患者存在VHL基因致病性突变时即可确诊。我国VHL综合征患者约20%为大片段缺失,且存在嵌合体现象,基因检测时应予考虑。

治疗

VHL综合征为遗传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各器官肿瘤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全身肿瘤发病情况。

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如抗VEGF、酪氨酸受体激酶抑制剂治疗等,但疗效仍有限。

参考资料:

[1] 袁腊梅,虢毅,邓昊.VHL综合征遗传学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12,16(02):181-185.

[2] 王孟尧,蔡善君.VHL综合征研究新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191.

[3] Richard S.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recent advances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Expert review of anticancer therapy 2003, 3(2): 215-233.

[4]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Updated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surveillance. Eur J Med Genet. 2022 Aug;65(8):104538

来源 | 梅斯医学

编辑 | 素碧

神经系统罕见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