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虞龢曾在《论书表》中总结为书法曰:“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

在这段话有两个关键字,分别是“古质”跟“今妍”,“古质”即为质朴古拙之意,常用来形容钟繇的楷书,其字浑厚醇和、朴茂圆劲,笔笔刚健疏朗,蕴含苍劲雄伟的高古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妍”则指的是,王羲之飘逸婉转、优美生动的书风,行笔自然流畅,点画具有灵动活泼的生命力,呈现出恬淡萧散、率性清和的格调。

其实后世的书法创作,一直围绕着这两种风格来改造,例如虞世南、陆柬之、董其昌等人,崇尚王羲之秀逸妍丽的风韵,而剩下的颜真卿、王宠等,则追求钟繇的雄厚拙朴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从上面的描述中,还能发现大多数名家在创作时,都只选择了一种风韵为主流,书坛少有人能将“古质”、“今妍”完美融合在一起。

好在近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一件“从未出版”的王羲之行书,以飞动婉丽的笔势,写出钟繇质朴浑博的古雅意态,弥补了书法人的一大遗憾,此作就是《临钟繇千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卷中内容跟梁代周兴嗣创作的《千字文》并不相同,此作比“周兴嗣版”诞生的更早,采用钟繇的楷书编写而成,文辞华美精妙、琅琅上口

王羲之奉命进行抄写,将楷书改为擅长的行书,用笔潇洒自然、振迅有力,不安于平稳单一的模式中,笔笔动中寓静,呈现欹正相生、错落有致的变化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文中的“洁”字,上半部分向右边倾倒,而下半部分保持平稳,营造险绝的趣味性,卷中的“仪”、“露”等字都是如此。

笔法上也在中、侧锋之间来回转换,行笔迅疾之时,还融入几分“草意”,但丝毫没有突兀夸张之感,而是在细微平和的状态中,呈现动势和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不缺少钟繇的雅隽明朗,结字相较于其他作品,多了几分外拓舒展势态,笔力浑厚凝重,时而融入几分隶书之意,增强浑厚的“古意”和艺术格调,总体来看,此作甚至比《兰亭序》还要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临钟繇千字文》真迹已失传,仅有宋代初拓本传世,点画清晰精到,与墨迹相差无几,极为稀有罕见,一直被台北故宫视为“秘宝”,不轻易外展,所以入如今书坛中见过的人没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常临摹,可以从中参透王羲之、钟繇的笔法、结字,切实把握“古法”,强化自身技艺,若能将此作学会,之后临摹唐宋、明清历代法帖,都基本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