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每年国考考完之后,听到的其中一个最多的抱怨,就是国考没有公布试题和答案,尤其是没有公布官方参考答案。

因为大家总是在用考生应试的心态来衡量这件事情,总认为自己应当以分数来决定自己有没有希望。

但恰恰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忘记了国考、省考这个过程中,考察的是什么。

以国考为例,国考采用的是分级考察,目前试卷根据考试职位不同,区分为副省级,地市级,行政执法类等不同卷种,考察考生的能力也不同。

以国考申论而言,副省级考卷主要考验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能不能听懂、会不会抓住问题关键、有没有解决思路以及能不能写得出来。

而地市级则考察的是阅读理解、问题解决、贯彻执行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分析能力的考察上要弱一些。

而在行测上,也有细微区分。这些区分主要考验考生的逻辑、分析、安排等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行测本身做不完,但看考生怎么去安排,怎么去取舍。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的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所谓的考察,并不只依赖于分数。因为国考笔试用的是相对评分机制

在阅卷环节,行测是纯机器阅卷,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在比较主观的申论阅卷环节,所有试卷扫描后分块进入到阅卷人的系统里,同一道题目又往往会经过多人评分,最后取相对平均分。有悬殊的评分还将进入到第二轮阅卷过程中,如此往复,最大程度保证意见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这些工作,最后的分数已经是多人意见的统一,而不是一位阅卷老师的工作结果。试想,即便根据参考要点,对申论的评分都如此之复杂,更别说真的有参考答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像国考申论大作文这种最具主观的题目,是不会有标准答案的,只有评分标准。在具体的各个分数块里,要根据要点进行评价。这种更不可能提供标准化答案。

再回到这个相对评分制度。即便给了答案,又会如何呢?国考面试往往是根据笔试的排名,结合岗位招考职数来确定,除了设置一个合格分以外,再没有对分数的要求。后面的事情,主要看排名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标准答案,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