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2岁知青回家探亲,父亲再婚有了新家,临走时,父亲塞20元给他说:“别回来了,就在那边成家吧。”很快,他与傣族姑娘结婚,扎根在滇西。然而,16年后,他带妻儿回家看望老父亲,眼前一幕让他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9年,17岁的李根生主动提出要求去云南滇西插队,这对一个城里孩子来说并不容易,但李根生却迫不及待。因为他想尽快远离自己那破碎的家。

在李根生2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是父亲一手带大的,虽然生活清贫,但父子俩相依为命,还算幸福。

直到李根生12岁那年,他的生活才发生了巨变。那年,父亲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带着5岁儿子的女人。

新母亲对李根生不闻不问,父亲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这个新儿子身上。李根生忽然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完全成了一个外人。

之后,李根生积极报名参加了“知青下乡”。临行前一天,新母亲把他叫到屋子里,头一回给他塞了10块钱和一些换洗的衣物。李根生开心的心情才刚刚冒头,就被后妈的话给打破了——“去乡下过以后的日子吧,别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根生沉默了,不料,次日刚走出家门就看到父亲追出来给他送行。父亲塞给他一包行李和16块钱。

看着父亲站在家门口目送自己离去,李根生心里未免不会感动。之后,李根生来了一处叫户拉的寨子,他终于暂时逃离了那个令他痛苦的家。寨里的人对这些知青都很热情,尤其是岩社长,他曾当过兵,会说汉语,成了大家的贴心人。

岩社长有两个漂亮女儿,李根生第一次见到她们时,就已隐隐被年纪轻轻的玉菡吸引,可他又看看自己的出身,不敢多想。

有一次,李根生在地里干活,不小心弄伤了脚,起初他没在意,但很快脚上就起了严重的感染。高烧不退,李根生只能卧床休息。

这时,玉菡来看望他,细心地为他涂抹药物,还每天准时送来可口的饭菜。李根生感激地发现,原来世上还有人会这样无私地关心自己。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根生的伤也渐渐好转。这段时间的相处,让他和玉菡的感情进一步升温,但考虑到双方家庭的差异,两人都没有表白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有一天,李根生返乡探亲时,一下子明白他在那个家已经完全不被需要。父亲送他到车站时,留给他的不再是温暖,而是决绝的话语——“别再回来了。”

回到寨里,李根生落寞的心情被岩社长看在眼里。于是,岩社长积极开导李根生,提议让他娶自己的女儿玉菡。

听到这话,李根生欣喜若狂,他立刻答应了下来。尽管无钱聘礼,但有玉菡在身边,他已心满意足。

1975年,李根生和玉菡的婚礼在寨里热闹举行。大家为他们贺喜,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一年后,他们诞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李根生也逐渐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之后,朋友们都返城的时候,他并不羡慕,因为玉菡和孩子就是他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月飞逝,转眼间李根生已经当上了邮递员,玉菡也在村里也有了工作。生活一天天好转,变得富足起来。

那年春节,李根生决定返回老家探望父亲,可他在老家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老人。原来,后母早已离开,父亲一个人在贫困中挣扎。玉菡提议把老人接到身边赡养,李根生开心地答应了。

回到滇西,一家老少围坐在炉火边吃着团圆饭,李根生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人生多艰,但有了玉菡和孩子相伴左右,他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孤单,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家的温暖。

之后,每当别人问起李俊生为什么家庭这么和睦的时候他总会说:“我的家庭之所以这么幸福是因为我遇见了玉菡,她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