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不过陕北8万红军,国民党只给了4.5万的编制,蒋介石以为这样,就能削弱共产党的实力。

但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安排,既保留了我军的全部兵力,又没有影响抗日的大局,还为日后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陕北的红军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剩下的3.5万人毛主席是如何安排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来势汹汹,国共二次合作

自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越打越壮大。

在前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更是将国军打得丢盔弃甲,蒋介石也气得牙痒痒,誓要将我军赶尽杀绝。

然而,进入上世纪30年代以后,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共两党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这一转变的根本,归咎于日本对我国的大肆侵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吹响了侵华的号角,但两党对抗日的热情却截然不同。

蒋介石言必称“攘外必先安内”,将矛头直指我军,对日寇反而采取姑息态势,导致东北守军不战而退,将整个东三省拱手相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共产党这边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初,便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抗日立场,还接连发表宣言,指出要用革命的铁拳,对占领我国疆土的日本军队予以坚定的回击。

与此同时,我党立即组织抗日游击队,在东北地区与日寇周旋,后来,这10来支游击队伍,竟发展成东北抗日的中坚力量。

时间一晃来到了1936年,当时,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正在不断向外扩张,试图吞并我国更多领土,日本穷兵黩武、扩大战争的意图已经呼之欲出。

就在中共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时,蒋介石还是不依不饶,甚至直接飞抵西安,要求张学良率领部队,“进剿”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劝蒋介石放弃对付共产党,以抗日大局为重,蒋介石却屡次拒绝张学良的提议,还大肆逮捕抗议游行的爱国人士。

最终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将蒋介石扣押。

事后,张学良第一时间与我党联系,想要探讨解决问题之道,周总理抵达西安后,以大局为重,推动了事件的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为求自保,签订六项协议,表面上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然而,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是个小肚鸡肠之人,重获自由以后,他立即对张、杨二人展开报复。

杨虎城一家都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张学良也被软禁了大半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共产党,蒋介石更是没有放下芥蒂,他口头上答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背地里一直在打他的小算盘。

比如,在筹备抗日军队时,蒋介石一再声称,红军鱼龙混杂,无法形成有规模的战斗力,还表示,陕北的8万兵力并不属实。

于是,在讨论编制时,蒋介石步步紧逼,那么,蒋介石所言是否准确?陕北红军到底有多少呢?

抵达陕北,损失过半

根据中央苏区留下的资料,在1934年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的数量约为8.6万余人。

其中,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人数最多,分别在20000人与18000人左右,在长征之路上,前者一马当先,负责突围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中立下大功,而后者则在右路前进,负责掩护中央军委,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此外,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的人数也都在10000人以上。

它们或负责断后任务,或在战场上减员严重,被裁撤番号,但无一例外都对长征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除了要面对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还得应付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爬雪山、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粮,很多战士都牺牲了。

于是,抵达陕北后,中央红军86000余人,已经损失大半,只剩下3万人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1932年开始突破国军围剿的红四方面军,与长期独立发展的红二方面军,也相继来到了陕北。

此时,红四方面军16000余人,而红二方面军还剩下13000人左右。

也就是说,三大方面军会师以后,我军的主力部队约为59000人,相较于长征开始前,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然而,根据国军战报显示,在1936年10月爆发的山城堡战役中,国军纠集数十万兵力,将8万红军围困于黄河两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抵达陕北后,红军广受当地百姓欢迎,很多热血青年主动参军,为红军迅速扩充了兵源,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5.9万人,很快就成了8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长征的历练,幸存下来的士兵们不仅更加勇猛,也更加无畏,8万人的红军,成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力量。

谈判过程曲折,我方主动让步

经过多年较量,蒋介石当然清楚,红军实力强劲,倘若能做好武装,投入战场,必定能对日军造成沉重打击,一扫抗战的颓势。

然而,蒋介石内心却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贪恋权力,多过热爱国土。

因此,即便是七七事变后,举国悲愤之时,蒋介石还是不愿意给我军充分的自主权,在编制上,更是可以用锱铢必较来形容。

谈判其实在1937年初便已经开展,我党代表为周总理,而国民党代表则为顾祝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等人赴庐山参加国共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周总理便提出,红军需要组建4个军,累计十几万人的编制。

这一要求超过了红军当时的人数,但考虑到随着抗战进行,军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个军的安排也并非不合情理。

然而,顾祝同想都没想,便一口驳回了周总理的提议,并表示,红军只能有2个师、4个团的编制。

不久后,两党又开始了第二次谈判,为表明诚意,我党做出了巨大让步,只要求了4个师、7万人的编制,编制数量已经小于红军总人数。

不过,顾祝同方面还是咬死不愿松口,毛主席很快意识到,顾祝同根本没有谈判的自主权,只是蒋介石手中的提线木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1.5万人已经是蒋介石的底线,常规谈判根本无法突破。

于是,毛主席另辟蹊径,在国际舆论场上多番斡旋,毫不留情地戳穿国民党的阴谋,他真诚的表态,也获得了广泛支持。

就这样,红军获得3个师、4.5万人的编制,改编为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

巧妙安排红军,解决人数冗余

八路军组建完成,国共的争端暂时搁置,抗战进入到崭新的阶段。

但还有一个问题悬而未决——既然只有4.5万人被编入八路军,剩下的3.5万人该怎么办呢?

蒋介石认为,只要不给军饷,这部分红军只能就地解散,或者被迫加入国民党部队当中,从而实现了此消彼长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明察秋毫,一眼就洞察了蒋介石的野心,他不想军队力量在抗战初期白白浪费,更不想让红军战士给国民党当炮灰。

于是,他辗转反侧,冥思苦想,终于为这个棘手难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

首先,毛主席决定在不破坏编制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部队的规模。

比如,他在连队里设置了侦察营、骑兵营、教导队等多种作战编制。

其实,当时的八路军以步兵作战为主,用不上这么多的作战单位,毛主席此举,就是为了容纳更多兵力。

此外,独立团的设立,也是毛主席别出心裁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考虑到部队的种种限制和国民党的阻扰,即便我军扩充队伍,乃至有的营达到了一个团的人数,但也只多容纳了1万名士兵。

于是,毛主席将他们分流到三个去处。

第一,将一些精锐力量组织起来,成立了8000人的中央警备团,从而保障中央安全。

第二,成立抗日军政大学,将一些老红军,尤其是立过功的军官安排在抗大中学习。

第三,余下1万人左右的红军,年龄较大,已经不适应在前线作战,毛主席也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将他们派遣到各大机关单位,让他们做一些文职工作。

效果显著,各得其所

经过毛主席巧妙的安排,没有获得编制的3.5万名红军终于各得其所,没有一个被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加重要的是,毛主席这些安排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日后的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拿抗日军政大学来说,很多红军中的将领,领兵打仗是一流,但是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军事理论。

因此,毛主席提出,“从书本出发,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为抗大营造出严肃活泼的教学氛围,也让很多将领得到了实质性提高。

许世友将军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少林武僧出身,武艺高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脾气火爆。

经过抗大的学习,许世友的个人素养提高不少,也让他在战场上表现得更为出色,从而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许世友将军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据统计抗大共开办8期,分校高达14所,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储备了大量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成了解放战争中我军的中坚力量。

当然了,除了抗大、中央警备团等“预备役”,4.5万名红军组建而成的八路军,更是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一带与日军遭遇,双方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自1931年以来东北守军不战而退,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是屡战屡败,日军也因此自诩是“不可战胜”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平型关战役中,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的115师,将有着“钢军”之称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打得抱头鼠窜。

累计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捷,也彻底终结了日军的不败神话,这也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八路军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激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战热情,选择加入八路军、新四军的热血青年更是络绎不绝。

1937年八路军成立之初,仅4.5万人,到了1940年,这一数字已经骤增至40多万,增加了将近10倍。

结语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也是一场倾全国之力才艰难拿下的持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争吃劲的时候,共产党军队前赴后继,立下大功,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也推动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为我军留下发展的空间。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集团一溃千里,只能灰溜溜地龟缩台湾,正是他为自己的贪婪与狭隘所付出的代价。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