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热门话题了,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出国留学的各人员数量高达800万,其中学成回国的约有550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压根就不敢想出国留学,就连提“读书”两个字都比较困难,这和当时国内的大环境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特殊的岁月结束后,邓公便提出要抓教育,国民教育水平一定要搞上来,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持续向上发展。但了解过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那些年里,我国的教育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情况,许多书籍都被毁了,学校也是被迫停学,还有学校被改造。

邓公当时一边提议要恢复高考,让青年们重新回到教室课堂里读书,一边又提出要打开国门,让学生走出去,和世界接轨,让他们了解学习先进的文化,再回来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恢复高考”的提议被接受程度比较高,“派留学生出去学习”这个提议接受的人就相对少了,主要问题有,第一点,学生出去的费用谁付?第二点,学生出去不回来怎么办?第三点,要如何确保这些学生能实打实的完成课业,而不是出去虚度光阴呢?

第三点是最好被解决的,因为那时候不是谁想出去就能出去,是要经过考核,优秀的人才可以出去留学,从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出去的学生是真的为了学习文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解决的是第一点和第二点,尤其是第二点,为什么这样说呢?

央广网的《那些年》节目,曾经请到了第一批赴美留学归来的学生,也曾是我国社会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沈骥如。

他在节目中表示,他是拿奖学金出国的,不过是荷兰政府给的,一个人是1300荷兰盾,换算成美元就是500多美元一个月。社科院也给了一笔置装费,包了其他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沈骥如来说,这就是天降的机会,他每天住在学生宿舍里,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虽然没有提供学位,但有这个机会就已经很满足了。等学成之后,沈骥如就回到了祖国,用所学为祖国做贡献。

这是学成归国的例子,也有出去了就没回来,在其他国家就业的情况。

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时我国刚从那段特殊时期走出来,国内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对科学家、技术人员的一些薪酬待遇也没有特别高,相比起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有些人出去了就不愿意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媒体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国当时派遣留学生出国的情况,有一部分的学生是逾期未归的,这部分人占到了80%左右。

某位著名的华裔学者也说过这个情况,他说,中国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如果有10%回来,不需要大惊小怪,但如果回来了20%,就可以举杯庆祝了。

足以说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留学生不回国情况是比较严峻的,这也引起了社会上,乃至国际上的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西方国家媒体都纷纷报道,中国很可能会再次关闭大门,不让学生再出国留学了,不然我国国内估计就没什么人搞研究了。

在国内也有不少人担忧,国家出钱出力供学生出去读书进修,结果这个学生还不回来了,那这个付出的成本谁来负责呢?

最主要的是,我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才好转了一点,承担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这些留学生不是单指学校里的学生,还有单位里的“学生”,这就给单位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之间,想要出国的学生成为了众矢之的。针对这个情况,我国是如何做的呢?

国务院组建了一个工作组实地展开了调查,工作组在美国的22个州,66个城市、98所大学,与7000多名留学生见面,组织座谈66次。这群留学生都想学成后,回到祖国,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978-1985年,我国留学生约有3.8万人,1.6万人回国,其中有170多人在国内的一些科研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有78%的人成为了国家科研骨干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那份说我国留学生高于80%不回国的数据不真实,但是,也确实有不少人没有回来。

我国接下来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惊讶了,我们做了什么呢?

1986年,中国青年报即将刊登一篇名为《第五代》的文章,里面就说到了留学生以往的情况,但不同的是,这篇文章没有用严厉的语言批评留学生,而是用全新的观念阐述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留学生缓期回国这件事,会被很多人视为不爱国,但《第五代》表示,缓期回国,以及不回国的留学生,不能说他们不爱国,爱国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只要是对中国现代化能起到作用的,就是爱国。

面对“留学生不回国”的情况,《第五代》则说“科学无国界”。

这番大度的回答,让不少留学生吃了定心丸,也让国际社会再一次看到了大国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国内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邓公采纳李政道提出的“要创立中国博士后制度”,给归国的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极可能的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

如今,留学生很常见,不仅有我国的留学生去到别的国家读书,别国的留学生也会来我国学习,世界的交流都是相互的,我们有学生留在别国,也有别国的学生选择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必揪着留学生不回国不放,但是,要警惕一些不法分子会给一些思想薄弱的留学生灌输错误的思想,导致他们回来后成为了“间谍”,这类行为是要警惕的,也是不被允许的。

参考资料:
[1]中国日报 《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在京发布》 20230318
[2]中国青年报 《改革开放30周年·本报见证 为第五代留学生辩护》 20081117
[3]中国青年报 《走得出去回得来,国家的经络顺了》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