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涡扇15发动机的装备,歼-20战斗机的表现让国人感到振奋。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涡扇15版歼-20的起飞动作仍然不及F-22那样干净利落。这主要是因为涡扇15尚未采用矢量推力喷管。

为什么涡扇15版歼-20仍未采用矢推喷管呢?这固然与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歼-20的设计偏重于超巡和超视距空战,而非过失速机动和近距格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歼-20拥有鸭翼且应用了多涡系增升技术,但随着歼-20态势感知能力的增强和导弹射程的增加,超视距、远程乃至超远程空战已成为歼-20的主要杀伤模式。

这与F-22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F-22是第五代战斗机,但其设计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超视距空战武器还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麻雀”中距空空导弹。

“麻雀”导弹制导模式需要载机用火控雷达持续照射目标,使得其不能偏离载机与目标的轴线太远,弹道比较呆板,无法使用先爬升后俯冲的优化弹道。因此,这种模式制导的空空导弹射程都不远,如“麻雀”导弹实际射程均不超过6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麻雀”导弹的命中率很低。据统计,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共发射了589枚“麻雀”空空导弹,却只有10%的命中率。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命中率更高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即AIM-120直到海湾战争时期才大规模投入实战,但此时F-22的验证机已经首飞,技术已经定型。

因此,研制于七八十年代的F-22不得不注重空中格斗。实际上,F-22最初的战术是偷袭,利用自己在隐形和超音速巡航方面的优势打击对手后迅速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歼-20这里,情况则完全不同。其设计于上世纪90年代,此时的AIM-120已经成熟。其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模式,不仅可以采用优化弹道提高射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发射后不管”,提高了射程和命中率。

早期型号的AIM-120A/B最大射程达到70公里,中期型号的AIM-120C5/C7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105-115公里,后期AIM-120D的射程则达到了惊人的160公里。至于AIM-120的命中率也有很大提高,整体命中率达到了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为歼-20专属定制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使空战进入了双脉冲时代。双脉冲技术极大增加了PL-15的有效射程(400公里以上),还大幅提高了其在射程末段的命中率。这是因为PL-15在锁定目标后可点燃第二个脉冲,持续提供动力支持。

因此,单就动能而言,PL-15已经与格斗导弹相差无几。除此之外,PL-15还采用了双向数据链,提高了抗干扰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与F-22不同,歼-20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在大规模空战中碾压三代机或狙击大型支援飞机。在这种情况下,过失速机动和格斗能力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歼-20之所以仍然采用了鸭翼和多涡系增升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摆脱导弹。而导弹在锁定歼-20时也很少有机会突破其隐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