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是中国古代商业系统的核心要素。我国会馆始设于明代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明末清初,在移民运动的推动下,广西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商业,而会馆的建立,表明民间力量在广西经济开发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通过挖掘整理广西会馆资料,有助于梳理广西古代商业经济发展脉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因此,方志广西推出新系列——广西会馆,与您走进广西各地会馆,从新的视角回顾明清时期广西的发展。今天,我们来到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会馆——苍梧戎圩粤东会馆

苍梧戎圩粤东会馆

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忠义街的粤东会馆面向浔江,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龙圩古称戎圩,古时是屯兵之地,兵者戎也,戎圩初称戎城,到宋开宝四年始建街设店,将戎城改称戎圩,已沿用一千多年。1952年,苍梧县政府听取民间意见,认为“戎”字欠祥和,建议取“戎”字的谐音“龙”字,改戎圩为龙圩沿用至今。据考证,戎圩的居民主要来自广东、湖南等地,其中广东人最多,占70%。由于到戎圩经商的广东商人络绎不绝,粤东会馆应运而生,戎圩粤东会馆是为广东商人服务的,如接待客商,为他们提供市场行情信息,协助他们解决经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协助处理商业纠纷,同聚乡情等等。

苍梧戎圩《粤东会馆碑记》记载,清康熙年间,戎圩已有布行、杂货行等行业及手工业作坊近二百个商号,戎圩商业发展,吸引各地商人云集经商,经营项目以谷米最为大宗,浔江上游的丹竹、平南、桂平等地的谷米等农产品也运到戎圩销售。广东商人将谷米等农副产品运到西江下游和珠江沿岸各埠销售,同时将广州、佛山等地的手工业品运回戎圩销售。在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戎圩成为桂东商业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苍梧戎圩粤东会馆(图片来源:《苍梧县志(1991-2005)》)

据《苍梧县志(1991-2005)》记载,苍梧戎圩粤东会馆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工程。嵌于苍梧戎圩粤东会馆二厅与三厅走廊墙上的“重修粤东会馆碑记”记载,粤东人做生意进入广西,以戎圩(今龙圩镇)为集散地,并建关夫子祠聚拜。当时戎圩有豆类加工、布匹、铁器、杂货等14个行业数百家商号,是广西经贸重镇之一。经过“拓旧基,辟新局”,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建筑规模。同时更祠为会馆,成为粤东客商从事商贸交易、货物集散、同乡聚会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馆大门(图片来源:龙圩党建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建粤东会馆碑记》石碑(图片来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后宫(图片来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圣殿(图片来源:梧州零距离)

苍梧戎圩粤东会馆为三开间三进深,门楼与中殿、中殿与后殿之间有天井和连廊,硬山搁檩,砖木石雕,用料考究,雕刻细致,灰塑绘画精美艳丽。现存建筑有门楼、中殿、后殿和连廊,占地面积459平方米。会馆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维修后作为古迹旅游点对外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馆中殿为武圣殿,供奉关公(关羽)。明清时期,粤商们认为,关公“义薄云天”,是商贾的保护神。(图片来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在古代,粤商入桂,极大地推动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粤东会馆的功能并不只局限于“经济”和“乡愁”。有专家学者认为,形式各异的会馆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广西社会的文化内涵。

粤商习惯“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在他们眼中,正气凛然的关羽就是武神和财神的化身,必然能保护商贾。“关公待人以诚,言必行,信必果,为粤商所推崇。”关羽的品格与粤商们诚信经营的理念不谋而合,即做生意一定不能短斤少两,弄虚作假,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生意才能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居民祭拜关公跟妈祖(图片来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在东南沿海的民间传说中,妈祖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能保护商船平安航行,因此深受百姓所敬重。粤商在会馆中为妈祖塑金身,供香火,可以看出入桂的粤商们依然有着浓厚的恋乡情结。

苍梧戎圩粤东会馆见证了龙圩三百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的龙圩,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加快,人民安居乐业,苍梧戎圩粤东会馆定将伴随着龙圩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联合出品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云·广西新闻网

来源丨《梧州日报》《苍梧县志(1991-2005)》、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龙圩区科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梧州零距离、龙圩党建云等

编辑丨杨诗婷、孔悦然(实习)

责任编辑丨吴鑫凤

值班主任丨黄洲英

审稿丨韦韩韫、张文、周珍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