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四方一色的荒漠中,有一片神奇的绿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中就是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镜”的罗布泊。

从卫星上看,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耳朵,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张照片也被称为“中国的大耳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这里曾经是原子弹的试验场,人们常说罗布泊是一片死亡的荒漠。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布泊:荒凉的沙漠中承载过辉煌的沧桑

一直以来,罗布泊都是中国西北部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汉语意为“盐湖”。

这片被阳光炙烤、大风吹拂的荒漠,承载了太多沧桑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罗布泊,人们几乎上都是“谈之色变”。

因为在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这里曾发生过多起科考人员在此不明原因身亡的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1980年植物学家彭加木教授的失踪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研究当地植被的中毒问题,彭教授带队来到了罗布泊。

记载显示,彭教授率队深入罗布泊寻找水源时,突然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导致电波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搜索人员发现的仅有残缺不全的遗骸,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彭教授全队覆灭至今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彭教授失踪前曾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透着诡异,让人紧张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最后一次与队员联络时也提到了天气异常,风沙越来越大,情况不太对头,而彭教授及其团队失踪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然成谜,这让给罗布泊蒙上了一层阴霾,更是被称为“死亡之海”。

除了彭教授之外,还有多位探险家、考古队员来到罗布泊后神秘消失,至今音讯全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离奇失踪事件更是为罗布泊添上了一笔神秘的色彩。

可事实上,根据文献记载,在公元前,这里曾是一个绿洲湖泊,面积高达两万平方公里,被称为“幼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朝时,这里就已经成为了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频繁的重镇,汉文献将它描述为“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汉代楼兰国就建在罗布泊之畔,繁荣一时。

当时的楼兰国,位于丝绸之路要冲,是西域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千年来,无数商队来来往往,将中原的丝绸等奢侈品运往西域,换回细软的毛毯、香料佳酿。

楼兰国汇聚各地商人,文化包容开放,宫殿华美,更是被称为"西域都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公元330年,这里的湖水已所剩无几,曾经水草丰美的楼兰国消失在黄沙之中,成为了一段传奇历史。

有人猜测楼兰国毁灭的原因与水资源短缺有关,这一点从出土的汉简中也可见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牍记载楼兰出现口粮减少,水源枯竭的局面,甚至颁布法令限制用水,而环境恶化使楼兰日益衰弱,最终灭亡。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布泊:沧海桑田,不朽古国的沉沦

罗布泊,这片古代富饶的土地,如今只剩黄沙漫天。

我们常说沧海桑田,时移世易,罗布泊的沧桑变迁,正是这句话的注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千多年前,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经罗布泊时所见湖光山色,群牛羊肥壮,人们泛舟捕鱼,悠闲自在。

据张骞所记,罗布泊湖水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塔里木河,二是若羌河,三是孔雀河,这三条河汇聚而入,流域辽阔,面积仅次于青海湖,四野草木繁茂,可谓水草丰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片热土孕育了古楼兰国的繁荣盛世,当时的楼兰人几乎家家有木船,湖中鱼虾密布,舟车往来,市场繁华。

可以说,没有罗布泊的水源,就没有楼兰的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好景不长,从公元3世纪开始,罗布泊就步入了衰败期,而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塔里木河、孔雀河等许多向罗布泊输入水源的河流发生了改道,水量骤减,再加上依赖湖泊生存的楼兰人过度利用了罗布泊的资源,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系统。

在双重打击下,罗布泊的湖水面积迅速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6世纪时,罗布泊只剩下死水一汪,几近干涸,而作为其水源命脉的楼兰国也随之灭亡,最终被风沙掩埋湮灭。

在这之后,罗布泊先后经历数次涨落,但已无法回到鼎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末年,罗布泊仅存一小片湖水,民国时期曾恢复至2000多平方公里,但很快就在20世纪50年代再次萎缩。

而造成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水库建设导致河流断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罗布泊已经完全干涸,变成了一个植被稀少的盐碱地,它还获得了“世界干旱中心”的称号,成为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一部分。

不过,罗布泊这个风沙肆虐的禁区,却见证了中国核试验史上的两次重大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成为了我国的核试验基地,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均在此试爆成功,蘑菇云升起,炸开了中国科技的新纪元。

在这之后,罗布泊曾一度成为我国的军事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频繁的核试验给罗布泊带来的后果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片土地遭受无情蹂躏,生态破坏惨重。

每一次试爆都会产生强烈的辐射,荒漠中的沙尘更容易将辐射尘埃扬起,落于四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十年间,辐射积累,使罗布泊的土壤和地下水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也导致动植物数量锐减,曾经存在的绿洲也难逃毁灭的命运。

最终,这片土地上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我们只能通过文献和考古,还原罗布泊曾经的辉煌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有趣的是,曾经干涸的罗布泊近年来居然“复活”了,沙漠上冒出了水池,甚至还有人发现了某种特殊的水资源......

这更是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有专家推测这里可能埋藏着某种地下水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钾元素——中国农业的“活命根”

尽管我国土地辽阔,但是在钾肥方面长期依赖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钾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缺乏钾肥会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为了寻找国内钾肥资源,中国地质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勘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王弭力教授带领团队深入新疆罗布泊进行调查,经过反复确认之后,终于在第四纪盐层发现了巨大的卤水钾盐矿床,储量高达25亿吨,这无疑是解决中国钾肥缺口的重大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罗布泊环境极为恶劣,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800米,地下水位又深,如何从这个荒凉之地开采钾盐资源将面临巨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内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城镇若羌县也有200多公里,生活必需品更是十分匮乏。

为了保障科考人员的生活,项目组额外调配了大量淡水、电池、零食等物资,科研人员在酷暑难耐、严寒难熬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从罗布泊卤水中提取钾盐的可行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立了卤水深池储存系统,通过开挖人工湖泊的方式最大限度利用卤水资源。

而这项发现的意义不亚于大庆油田,因为中国70%以上的钾肥依赖进口,农民购买价格高达每吨6000多元,持续的高价进口使农业赔本,也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跨国公司垄断着全球钾肥市场,可以说,罗布泊的钾矿资源或将改变这一局面,全国60%以上钾肥产自罗布泊,每年为亿万人民提供营养。

在这片贫瘠的盐碱地上,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基地,还形成了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大型盐田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大大缓解了中国的钾肥供应紧张状态,而且还驱使罗布泊所在的若羌县成功脱贫,若羌县的财政收入从原来的200万元增加到了2800万元。

可以说,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钻研精神,直接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钾元素成为中国农业的“活命根”,也让罗布泊焕发出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罗布泊已经成为了继柴达木后,中国的第二大钾肥生产基地,更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依赖钾肥进口的局面,罗布泊的钾肥已经在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国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