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离世21年后,私人账户被查出46万存款,调查后真相让人感动

1967年,中国银行意外地收到一笔1.2万英镑的存款,账户署名为“代周总理存”。

这一谜之存款并没有在总理逝世的九年间被提取或动用,甚至连银行都将其遗忘于角落。

直至1997年,在一次财务审计中,工作人员才意识到这个几十年前的账户。经过多年的利息积累,这笔钱已经变成了一笔约合46万元人民币的“庞大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众人皆知,周总理一直以他那清廉简朴的品德而著称。他身居高位,但每月的薪水却仅为400.80元。

一个令人疑惑的谜团困扰着众人,就是关于一笔巨额存款为何以总理的名义存入银行。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1.2万元英镑,却成为了一个隐藏着深刻故事的谜底。

中国银行着手展开了严密的调查,试图揭开这个神秘面纱。他们深入挖掘,细致入微地追溯着每一笔交易,直至最终揭示了这背后感人的故事。当这个故事的真相在公之于众后,它引发了无数人的感动和唏嘘。

那么,这1.2万元英镑究竟来自何处?它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动至深的传奇呢?

多利的所作所为

多利,这位生于1918年的英国女子,与中国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缘分。尽管她在成年前从未踏足中国,但对这个古老文化的浓厚兴趣早已在她心中生根。

小时候,多利通过家人口中的传闻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在中国银行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伦敦设立分行时,她看到了机会,这对一直向往中国的她来说,简直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机缘。

努力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后,多利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为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柜员。虽然这份工作在职务上普通,但对她而言,终于与中国建立了一份紧密的联系,让她心满意足。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多利发现自己身处伦敦的中国银行分行,正面临着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国家陷入了一片压抑的艰难时刻,而在这个异国他乡,一场爱国的呼声在银行的柜台旁悄然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募捐箱摆放在那里,如两颗跳动的心脏,呼唤着身在异乡的华侨、华裔为祖国捐款。多利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深受这场众志成城的爱国行动的打动。她很快得知一个令她震惊的真相——部分捐款居然被国民党官员私吞,未能真正用于抗日战场。

这一消息如同一把利剑刺入多利的心脏,引发了她内心深处的愤怒。“这岂不是等于在帮助侵略者?”她不禁发出这样的呐喊,对眼前的丑陋现实感到无法理解。

多利的职位让她无法直接揭露这一丑闻,但她绝不甘心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视而不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她发现银行放置的两个募捐箱,一个是国民党政府设立的,善款将由官员分配;另一个则是红十字会设立的,不受政府干预。

聪明而果断,多利悄悄将国民政府的箱子移至柜台深处,而将红十字会的箱子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样,所有的捐款都流入了红十字会的箱子,国民党官员只能望而兴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际,多利的救星刘本堃出现了。年轻的中国小伙子看到她的困境,毅然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

爱国夫妻

刘本堃,生于1913年,比多利大五岁。他自幼聪慧好学,以杰出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经济专业。毕业后,他步入中国银行的职场,展现出年轻有为的一面。

除了卓越的能力,刘本堃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正直和勇敢。当他看到多利受冤屈而身边无人敢言时,他的怒火终于迸发。

多利在绝望中看到刘本堃为她挺身而出,与欺压她的人激烈争论。她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斗志。

在刘本堃的支持下,多利勇敢地将自己所见所闻当众陈述。她有理有据的陈述和刘本堃伸张正义的勇气打动了银行领导,最终多利成功保住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风波也让两人因祸得福,原本陌生的年轻人,在共同经历中产生更深的了解和钦佩。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发现彼此投缘,于是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