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位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垣部分,安葬着苏联的十二位名人,供人缅怀景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1、斯维尔德洛夫(1885年6月3日—1919年3月16日):列宁的亲密战友,被誉为“有非凡的组织天才”。

出生于高尔基市一户破产的手工业家庭,十月革命前,从事长期的秘密组织工作, 十四次被捕,在监狱和流放地度过十二年。

十月革命期间八方联络,统一行动保证了成功。胜利后被选为五人组成的代表会议主席团,仅次于列宁的二号实权人物。后来更是当选为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苏俄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1919年,因患西班牙流感病情进一步恶化在莫斯科逝世,年仅34岁。

斯维尔德洛夫

2、伏龙芝(1885年2月2日一1925年10月31日):苏联工农红军统帅,被称为“苏联的克劳塞维茨”。

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一名军医家庭,十月革命前,两次被判处死刑,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度过了长达8年的铁窗生活。

十月革命期间,主持舒雅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参加了十月武装起义。1919年,在东线战场力挽狂澜,成功击败了20万高尔察克的沙皇叛军。后来接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与陆海军人民委员,主掌军队。

1925年,在莫斯科去世,时年40岁。全苏联最著名的军事学府命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伏龙芝

3、捷尔任斯基(1877年9月11日—1926年7月20日):苏联的惩戒之剑,被称为“钢铁般的费利克斯”,契卡的创始人。

出生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捷尔任诺沃小庄园里的一个小地主贵族的家庭。十月革命前,六次被捕三次流放,囚禁长达11年半。

十月革命期间,负责斯莫尔尼宫与起义军的通讯联络和攻打冬宫的组织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因为他对党的绝对纯粹,一致被选为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主席,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和国家建设。虽然他的名言是:“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但他领导下契卡,走的是人民路线,是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组织。这和后面发展而来的克格勃完全是不同的性质组织。

1926年,捷尔任斯基累死在任上,年仅49岁。

捷尔任斯基

4、加里宁(1875年11月19日—1946年6月3日):被称为“全俄老总管”。十月革命后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苏俄和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出生于特维尔省上特罗伊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当过工人,十月革命前,曾遭多次逮捕和流放。

十月革命后,任彼得格勒市长,后来在苏维埃政权最高机关岗位上工作整整25年,常常以国家领导人身份与劳工和农民、市民接触,被称呼为“亲切的祖父加里宁”。

他有句名言:“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1946年,加里宁在莫斯科过世,享年70岁。原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以此纪念他。

加里宁

5、日丹诺夫(1896年2月26日—1948年8月31日):斯大林的得力助手,前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出生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的一个国民中学督学家庭。十月革命前,在沙皇俄国军队当兵,进行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工作,是沙德林斯克第一位苏维埃主席。

十月革命后,任沙德林斯克县苏维埃农业委员会委员。后来主管意识形态,前后控制意识形态达14年,塑造斯大林意识形态模式和建立“日丹诺夫主义”文化体制,不过日丹诺夫对知识分子比起别的领导人来也还算客气。

1948年,日丹诺夫在克里姆林宫医院逝世,其死因成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丹诺夫

6、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格鲁吉亚人,被誉为“铁打的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出生于格鲁吉亚哥里的一个寒微的农民家庭。十月革命前,被捕七次、流放六次、从流放地成功逃出五次。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特别是重工业,领导打赢了二战。但是大搞个人崇拜和发动“大清洗”运动,其“恐怖统治”留下无穷的后患。毛主席有个恰当的评价:“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1953年,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斯大林

7、伏罗希洛夫(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苏联首批五名元帅之一,被称为“红色元帅伏罗希洛夫”和“伏老”。

出生于乌克兰卢甘斯克州利西昌斯克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当过工人,十月革命前,从事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后,在国内战争时期,和布琼尼合作组建装甲纵队和骑兵集团军,但整体战绩是败多胜少。被毛主席称为是“伏罗希洛夫同志是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

1969年,伏罗希洛夫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8岁。

伏罗希洛夫

8、布琼尼(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著名骑兵统帅。

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一个雇农家庭。十月革命前,在顿河哥萨克骑兵团当骑兵。十月革命后,回乡组建苏维埃政权和骑兵部队。长达七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参加过四次大规模战争,包括一二战。

1973年,布琼尼在莫斯科去世,享年90岁。其本人谨慎的个性和很高的政治智慧,长寿又安享晚年。

布琼尼

9、苏斯洛夫(1902年11月7日-1982年1月26日):被称为“灰衣主教”之称,上世纪4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负责人。

出生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帕夫洛夫区的一个贫农家庭,毕业于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苏共二十三大后,长期负责意识形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工作,是勃烈日涅夫的影子一把手,对于同志,是“头号思想家”,对于反对者,是“灰衣主教”。

1982年1月,苏斯洛夫去世,享年8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斯洛夫

10、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苏联的掘墓人,也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公认的“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被戏称为“苏勋宗”。

出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的一个冶金工人家庭,毕业于莫斯科农业大学冶金学院。二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最高领导人,执政十八年,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大搞个人崇拜。能力平平、爱搞小团体,怪癖良多。

1982年,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病逝于莫斯科,终年76岁。

勃列日涅夫

11、安德罗波夫(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克格勃第四任主席。

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州古纳·兹卡耶车站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毕业于雷宾斯克水运技术学院。二战时,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1967年被任命为克格勃主席,一连干了15年,把克格勃变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关。1982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仅执政了一年零三个月就去世,是唯一没有遭人诟病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4年,在莫斯科逝世,享年69岁。

安德罗波夫

12、契尔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一个“老好人”。

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基什涅夫师范学院。1984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仅执政了一年多,延续了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1985年3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73岁。

契尔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