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许多的民族存在,经过朝代的更迭,不断演变成支系繁多,族别众多的局面。

因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一共有56个民族,由于历史上中国长期扮演着大国强国的角色,对周边各国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周边各国都曾有大量人口迁徙来华,加之千百年来的领土变迁,于是在我国境内就生活着大量跨境而居的民族。这些民族在我国是少数民族,但有可能是邻国的主体民族。

朝鲜族在我国主要聚居于东北延边地区,同时这个民族也是朝鲜、韩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在我国主要聚居于内蒙古以及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等地,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在我国主要聚居于东北和新疆,同时也是俄罗斯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族广泛分布于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京族在我国主要聚居于广西、云南靠近越南边境处,同时也是越南境内的主体民族......许多周边邻国的民族皆在我国有分布,唯独日本民族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的1953年,新中国搞了一次人口普查,顺带完成了一次民族识别,统计上报的民族居然有四百多个,单是云南一省就有二百六十多个,贵州也报上来八十多个,经过仔细甄别、排除重复和分支、统一名字,后来确定为56个。56个民族中,人口少于1万人的有鄂伦春、赫哲、珞巴、塔塔尔族等7个。

除了与汉族融合较多的民族之外,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体其实都在国外,他们在国内的聚居区也基本是与他们国外主体民族所在国接壤。还有一种情况,国名与民族名称并不一致,比如越南主体民族是京族,京族作为我们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也是居住在与越南接壤的广西、云南两省区。

我们回到题目中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日本族?首先日本的性质与越南是一样的,国内没有一个叫越南族或日本族的民族,而是主体民族京族和“和族”,所以即便是确定少数民族名称属性,也不可能叫做“日本族”,只可能叫“和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文说了,本身我们已经有7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万人以下,人口少不是“和族”的独有特色,在中国历史上滞留中国境内的“和族”人肯定不止1万人,那么为什么当初在确定少数民族时没有把“和族”单列出来?个人觉得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最大规模的“和族”移民现象出现在伪满东北时期,日本战败后绝大部分被遣送回国,日本统计有两到三万人滞留在了中国,其中遗孤有4000多人,仅黑龙江省方正县一地就达千人之多,后来他们都被中国人抚养,分别融入中国家庭,也有很多日本遗留女性嫁给了中国民众,改为使用汉语。他们同中国某些少数民族一样,与汉族没有本质差异,很容易被汉族同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日本侵略带给中国人民的心理创伤严重,当时的国内民众不认可他们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出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不把他们定性为一个新的少数民族也未必不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和保护。与汉族融合度高、分散居住、改用汉语、自身认同中国身份,这几个要素,决定了他们没有主观形成其他民族的意向。

三、民族的确定与历史的渊源是分不开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只有极少数没有在中国国土内生活千年以上,最晚的俄罗斯族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日本人虽然频繁造访中国大陆,但滞留未归的人口基数太少,没有达到形成民族的标准,而且迅速被同化。这也是为什么广州有那么多非裔人士滞留、但却远远未达到一个少数民族标准的原因。但是通过俄罗斯族的前车之鉴,我们大概可以推断,未来国内可能会出现“和族”这样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