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闾实评价张学良:“我大伯本来就是学医的,他应该去救人。”张闾实是张作霖的孙子,是张学良六弟张学浚的儿子,于1962年出生澳门,后去台湾生活 。

据张闾实表述,自老帅张作霖死后,他们张家就没有了庇护,没有了从前的地位,各自出去呀发展、闯荡。

等到了他们这一辈,受到张学良当年所做的事情影响,不能从事很多职业,生活更加困难。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为自己挣学费,做过各种的工作。

谈起张学良时,张闾实感慨万分。他作为张学良的侄子,他眼中的张学良与书中所记载的,或者纪录片中看见有很大的不同,更为真实,下面我们来看下张闾实眼中的张学良,来了解张学良为何弃守东北三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闾实

张学良的仁慈,避免了一次内战的爆发

在张闾实看来,张学良自信、自我认同感特别强是因为张作霖造成的,因为张作霖对待张学良十分喜爱,从来没有在人前批评过他。

张闾实透露,张学良十分仁慈,所以当初才会去学医,想去救人。且张学良从小就有一个旁人无法理解的习惯,那就是他出兵遇见兔子,便会收兵;有一次张学良被难民所感动,认为是他打仗造成的,也准备撤兵。

当老帅还在世的时候,张学良的仁慈没有任何问题,还帮了大忙。当时张作霖集结兵力,准备出兵,与北伐军在华北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作霖剧照

张学良得到消息后,果断赶了回来,跑到张作霖面前痛哭,哀求他不要发兵。因为在张学良看来,奉军与北伐军无异于鹬和蚌,而日本则是渔夫。奉军与北伐军内战的越激烈,日本只会更加高兴。

日本希望中国各方割据,彼此争斗,他们才可以用最小的代价,一步步蚕食中国。

刚开始时,张作霖根本不听张学良的建议,认为张学良故意拆台,胆子太小。可在张学良多次劝谏下,张作霖最终还是决定撤回东北。

从这件事来看,张学良的仁慈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内战。但这件事也让日本发现张作霖这块“绊脚石”,决心将他除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

张学良的仁慈,导致了东三省的沦陷

日本为除掉张作霖,特意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也因此丧命。据张闾实回忆,张作霖的死对张学良打击很大,且张学良本身是十分厌恶战争,不想成为军人。

但张作霖死后,他作为长子,却不得不继承父业,张作霖的死让张学良被迫从一位花花公子变成了一代东北王。

虽然从继承东北王、东北易帜等事来看,张学良还算比较称职,没有辜负张作霖的期望,但他内心依旧还是那个仁慈的花花公子。

所以,在1931年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时,张学良才会产生误判,认为这是日本人想扩大战事的理由,没有放一枪一炮,直接弃守东北三省(张学良亲口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张学良

慈不掌兵,正如张闾实所说的那样,张学良并不适合领兵打仗。之前张作霖在世,大事主要由张作霖做主,张学良更多是作为一个谋士,他的仁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可当张作霖离去,昔日的花花大少独自去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自己的仁慈背后的懦弱,犯下难以挽回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