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由于医保筹资方式的不同,早期的时候,大部分地方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还是够用的,只有少部分地方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不够用。在2011年的时候,原工业城市三明市,由于退休职工人数增多,在职职工人数比例偏低,筹资金额偏少,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较大,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出现了连续几年的赤字,对于当地财政的影响力很大。自此当地政府和医保局就出台了影响深远的三明医改。三明医改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最终还是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且维护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其中的典型做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更是被后来的国家医保局学习引用。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开展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后续扩展了7个城市并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带量采购。在药品带量采购工作相对成熟和完善之后,在2020年底,开展了医用耗材的集采工作,第一个纳入集中带采购的耗材就是心脏支架,价格下降的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高和有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者需要放置支架。由于这种材料价格不透明,且买卖双方涉及医院和患者,没有正常谈判交易的可能,只能说医院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前,心脏支架的价格普遍偏高,全国范围内的均价为1.3万元,加上住院的手术费、其他的住院费用,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心脏支架放置的数量往往不止一个,多的可能需要好几个,一些所谓的进口支架价格更加昂贵,一次手术下来往往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价格。

正是由于这种材料使用量较大,且价格昂贵,所以国家医保局第一个对其进行了集中带量采购,通过谈判准入,招投标的方式。竞价投标,竞价中标的企业,由医保部门约定心脏支架采购量,用医保基金直接跟生产企业进行结算,生产企业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不需要公关、广告、销售、库存压力、回本周期长等成本。所以可以降低价格,首批中标的心脏支架价格只有差不多700元,当时进行了大肆宣传,可以说是集中带量采购的优势和进步,让心脏病患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心脏支架耗材;看病就医费用省下来了不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事实情况有这么简单吗?现在的公立医院都是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医院运行所需的成本,包括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物业等等都是需要医院自己赚取的,而且各个科室的绩效奖金分配和科室效益挂钩,在药品零差价的基础上,医院只能尽可能的通过耗材和检查来提高效益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心脏支架的采购上,如果全部的患者都使用集采的支架,那么医院仅仅靠低廉的手术费用是较难发出高额的奖金和绩效的。所以部分科室和医生都会建议患者使用所谓的进口支架,这些没有纳入集采的支架价格依然高达上万元。所以一些人看来,集采并没有降价,自己用的还是上万元的支架。

重点是:我国的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纳入医保报销的项目,特别是带量采购的药品和耗材,会以中标的价格制定医保报销的最高限价。比如说心脏支架,是医保目录内的项目,但是有集采的700元支架,那么医保对心脏支架的报销只能报销700元以内的,超过700元的算超限价需自费。假如同样使用1万元的心脏支架,集采前可能医保可以报销70%,报销7000元,而集采后,同样报销70%,却只能报销700元的70%是490元,其余的9500元都是超限价自费。所以综合下来集采后医保报销还更少了,自己要出更多的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轰轰烈烈的医疗反腐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在此次反腐中,心血管内科是反腐的风暴中心,其大量的医用耗材价格昂贵,如导管、心脏支架等等,所以医药代表的回扣也相对很高,容易形成腐败。国家的几种带量采购政策肯定是很好的,还是需要持续推进,并且需要辅以一些监管及政策宣讲,让医院的医生首选推荐集采支架,让患者知晓集采支架的质量和相关政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一些患者进了,其家属根本不知道有集采的支架,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使用价格1万多的支架,政策落地较难。

总之,心脏支架集采降价是好事,但要实现全面降价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探索更多的医保支付方式,以及寻找更多的降价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患者真正受益,让医疗更加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