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并未提到“房住不炒”。

要知道,这一根本性原则已经在报告上连续出现7年,这一次突然消失,让不少人以为高层已经放开,房住不炒将成为过去式。

再结合之后的会议上也没有强调“房住不炒”,各市又在逐步放开限购限售,导致大家信以为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12月4日,央行行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其中再次重申了“房住不炒”这一紧箍咒,这也表示房住不炒的宗旨没有消失,也不会改变。(以下为原文)

“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
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此外,这篇文章释放出的三个信号,已经告诉我们未来楼市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一 | 房地产正在转型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吗?答案必然是不健康的。

过去的几十年里,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推手,但现在已经成为了拖后腿的“人”。

因此,房地产转型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在去年以及今年的各种会议中,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屡次提到这点,并且提出具体要求。

比如住建部提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的房地产的新模式,还提醒房企“建好房子,提供好的服务,这样才会有好的发展”。

在适应房地产转型的基础上重申“房住不炒”,其实就是为了压住一些投机者。

随着政策的放开,楼市上难免有些人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想要钻漏洞赚钱。

这种情况,与国家稳楼市背道而驰,显然是不允许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 继续降低金融风险

在很多人看来,房价持续下跌是好事,代表着人们的购房压力逐渐缩小。

可大家应该都有发现,新建商品房的交易情况并不好,整体走得是下坡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部分原因是买涨不买跌,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等房价继续跌,直到下跌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后再下手。

然而在现阶段,购房者越理性,开发商就越倒霉。

没人买新房,开发商无法回笼资金,负债压力大,而且受到调控政策影响,融资出现困难,紧接着就是爆雷、烂尾、延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所以说,稳楼市,保持楼市交易活性,本质上就是稳金融,故而高层才会一直通过政策来刺激需求。

另外,前段时间给银行提出的“三个不低于”,以及50家房企的白名单,又何尝不是对开发商的“拯救”。

之前总有人问,这次的房价会降到什么地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什么时候金融风险到底了,房价才会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 三大工程建设

三大工程分别指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以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的“平急两用”是指以改造为主,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

对于保障房建设和改造工作,大家见怪不怪,国家在这上面可是投入了大量资金。

改造无需多说,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却是一个争议颇大的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国内的商品房很多,空置房也很多,可具体空置多少,没有一个准确的官方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商品房足够14亿人居住。

在部分人看来,卖都卖不出去还建保障房,这是典型的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事实上,国家大力建设保障房,又何尝不是点明了房地产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大量商品房登场,土地供应减少,新建商品房数量大幅减少,新建商品房会朝着“高品质改善房”的方向发展。

其次,现在购房压力依旧很大,大家盼望着商品房跌到白菜价,可如果真是这样,国家又何必耗费资金建设大量保障房呢。

所以在我看来,宁愿指望保障房放宽分配限制,也别指望着新建商品房跌到白菜价。